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公共政策评估模式 
  • 1、效果模式
    一、目标达成模式
    内容:
    (1)目标达成评价:结果与政策目标是否一致;
    (2)影响评价:结果是不是有政策造成的。
    优点:(1)体现了民主;(2)提供客观的评估标准;(3)具有简单性。
    缺陷:(1)忽略了成本;(2)在目标不清的情况下难以运用;(3)不考虑意料之外的结果;(4)忽视了公共政策中的隐秘议程的作用(5)忽视实施过程。
    二、附带效果模式
    关注非预期的、预料之外的政策效果 区分:反常效果与零效果
    反常效果:产生的与预期目标完全相反的效果。 零效果:政策在目标范围内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困境:判断价值时应用什么样标准。
    三、无目标模式
    评估者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观察政策实施,然后找出相关的效果。
    可以克服目标模糊时束手无策的弊端,但容易导致主观因素的介入,影响评估的客观公正性。
    四、综合评估模式
    评估不应只局限在已得到的结果上,而至少应包括执行,甚至还包括计划。 投入、转换和产出
    五、顾客导向模式
    核心:项目是否使顾客的关心、需要和期望得到满足。
    体现了民主参与,但获取顾客的需要和看法要花费很长时间。
    六、利益相关者模式
    利益相关者:指所有对政策的目标和执行感兴趣,并对其具有影响的团体和个人。
    优点:知识性;应用性;目标管理性
    缺点:忽视成本;耗费资源;缺乏对利益相关者的明确界定;信奉实用主义理论等。
    2、经济模式
    (1)关注的是成本,而非效果。
    (2)生产率模式
    (3)效率模式
    3、职业化模式:是指职业人员根据自己的价值准则和执行的质量标准来评估其他人员的执行情况,主要是同行评议。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