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2009年6月30日,震惊美国的伯纳德•莫道夫涉嫌制造“庞氏骗局”诈骗案终于尘埃落定:由于可能诈骗的金额高达1000多亿美元,这位现年71岁、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被纽约地方法院的法官判处150年监禁,并处1710亿美元的罚款。 法院同时宣布没收莫道夫所拥有的位于曼哈顿的价值700万美元的公寓、在佛罗里达的1100万美元的房产和一艘220万美元的游艇等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将会被忙拍卖。法官认定,莫道夫给投资者造成了至少数百亿美元的直接损失和更大的间接损失,因此被判入狱150年具有重大象征意义,将对那些有意从事此道的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1.莫道夫所制造的“庞氏骗局”中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2.该案件中的投资者应不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3.如何判断一个融资活动是否为“庞氏骗局”?
  • 1.在这个案例中显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所谓不对称信息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可能产生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不公平或者市场效率降低问题。众所周知,风险与回报成正比,“庞氏骗局”往往反其道而行之。骗子们信念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而多不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庞氏骗局”即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庞氏骗局”的严重危害。
    2.“庞氏骗局”是“金字塔”骗局的一种变体。“金字塔”集资实际上是一种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本息的欺骗行为。而“庞氏骗局”也即是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但是,“庞氏骗局”的过程被发起者设计得非常复杂,致使投资者难以识破其中的欺骗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用活动出现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致使“庞氏骗局”愈演愈烈。产生严重的危害。
    3.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此形成的信用风险必须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化解。在融资活动中要想识别“庞氏骗局”就首先要认清“庞氏骗局”的特征。“庞氏骗局”得以长期延续的方式:无限接近极限、不断调整骗局标的物、拆东墙补西墙。庞氏骗局形式上不尽相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判断庞氏骗局的特征:一是鼓吹无极限的单向性增长(尤其是几何级数的增长);二是增长的基础建立在“良好预期”,而“良好预期”远远偏离现实状况;三是维持某种持续增长局面的前提是社会公众普遍持有某一“信念”,而这一“信念”并无可信的物质基础;四是当某一“信念”变得脆弱之时,“信念”标的物出现调整,而通过树立新的“信念”来维持局面不被打破。
    针对其特征,现实金融系统的庞氏骗局特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第一,金融体系没有物质的根基,随时存在崩塌的危险第二,金融衍生品,以传销式庞氏骗局贯彻始终。第三,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都难逃走上传销式庞氏骗局之路。所以,在日常融资活动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而且关键在于不要贪心,不要以为天上会掉馅饼,不要相信那些轻易就能赚大钱的鬼话,以免上当受骗。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