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伏暑的辨证治疗应注意什么?
- 伏暑之辨证,
①注意分辨暑与湿之孰多孰少以及病机转化;属暑湿化热者,注意伤津耗气,入血动风。
②辨暑湿病邪郁发部位。伏于气分,有暑湿郁阻少阳,以寒热似疟、午后身热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为特征者;有暑湿挟滞,阻结胃肠,以胸腹灼热、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舌苔垢腻为临床特征者。暑湿化热,发于营分,邪扰心包,可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绛等,若兼心热移肠,则伴小便短赤热痛;若兼瘀热互结,则伴斑疹、舌绛紫暗等特征。
③辨气血阴阳状态。由于暑湿病邪郁伏日久,正气暗耗,故多发病急、病势猛,大伤气血,耗阴竭阳,其热结阴伤甚者,常身热、小便短少不利、甚至无尿;瘀热内结,逼迫气阴者,见身热面赤、斑疹心烦、四肢厥冷、汗出不止、舌暗绛、脉虚数;余邪留扰,气阴两伤者,见低热不退、多汗口渴、虚烦不眠、脘闷纳呆、小便短少频数、舌红苔少、脉虚数;肾虚失固者,以尿频量多、甚至遗尿、腰酸耳鸣等为临床特征。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春温,热灼胸膈证,治疗宜:()
- 温病的概念的外是指()
- 湿温初起而见“胸闷不饥”的主要原因是()
-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的医
- 春温发病是因()
- 根椐《难经·五十八难》经文,伤寒有五,(
- ()指夜间发热,天明热退身凉,热退无汗。
- 烂喉痧见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糜烂,可用何方
- 寒疟挟食而见脘腹胀满,胸痞不舒,脉滑苔腻
-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凉血散血”的药
- 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错误()
- 膜原
- 患者,男,15岁,8月10日晚野外露营后
- 暑湿困阻中焦的治则是()
- 属霍乱病名的是()
- ()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书(
- 《温热论》指出:温病邪热传营,若平素心虚
- 叶天士所论邪结胃脘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治
- 清泄少阳法可否用于气分里热炽盛者?为什么
- 一般认为温病外因是(),内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