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机构的演变。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化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制的形成,一个是九卿制的变化。
(一)三省制的形成
自东汉末年以来,司徒、司空、太尉(有时称司马)三公虽然仍旧设置,单其职权已归于尚书。鉴于三公已成为虚设之位,尚书的权位日显重要;因此,曹魏初期尚书脱离少府而独立,其机构日渐扩大,称为“尚书台”,名正言顺地掌理政务。
为了防止尚书权力过重而专权,皇帝又设秘书作为侍从要职。魏文帝时,改秘书为中书,尚书参与机要的职权也逐渐转移到中书。随着中书职权的扩大,形成了中书省。中书省与尚书台同为中央政府的中枢机构,为了避免它们之间权责不清的问题,特对它们的职权加以限定: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为中央决策、立法机构;尚书台负责遵令施行,为中央执行机构。晋代侍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于是成立了以侍中为长官的门下省。门下省职掌驳正,对中书省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
(二)九卿制度的变化
随着中央三省制的形成,原来分掌某一方面具体事务的九卿,其职权遭到削弱,逐渐流为冗曹。以上是职权上的变化,九卿的名称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北齐改九卿之一的廷卫为大理,改少府为太府,并改称其官署为寺,于是九卿变为九寺,从此我国古代国家机关的名称不再以长官的官衔相称。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汉代遇有重大案件,丞相、御史大夫也参与审
- 太平天国依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
- 田里不鬻
- 《夏书》曰:“昏、()、贼,杀。”
- 六科给事中始创于()朝。
- 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
- “三风十愆”之罪是()的罪名规定。
-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自由心证”原则的法典是
- 《开皇律》
- 两汉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打击割据势
- 晋国的“常法”是()制定的。
- 简述北洋政府的法律特点。
- 八议中有“议宾”一项,“宾”是指()
- 传说中我国司法官的始祖是()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是
- 商朝初期王位继承实行(),辅以父死子继。
-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时期确立的。
- 唐朝的主要立法有()
- 汉唐以来,虽然盐禁法网日密,但正式将榷盐
- 元朝初期,中央审判机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