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男性,28岁,农民,10月30日高热、头痛、腰痛、呕吐、腹泻,连续发热4天,鼻出血1次。用扑热息痛后热退,但出现头晕、尿少、排尿痛。血象:白细胞数18×10/L,中性粒细胞60%,形态不正常的单核细胞12%,淋巴细胞23%,血小板50×10/L,尿中有膜状物。该疾病诊断为()
A、流行性出血热
B、钩端螺旋体病
C、败血症
D、肾盂肾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A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
- 病原体侵入血流,在血中繁殖产生毒素,表现
- 抗菌药物的排泄,下列哪项说法错误()
- 血液微丝蚴检出率最高的时间阶段是()
- 甲肝患者的粪便排毒期在()
-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哪型病死率高()
- 传染病潜伏期的意义有()
- 乙脑与中毒性菌痢的区别在于()
- 关于大肠杆菌败血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复合物所引起的肝外系统
- 对钩端螺旋体病预防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是(
- 一位伤寒极期患者高热,24h体温相差超过
- 男,6岁,寒战,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
-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原理,下列哪项是错误
- 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有()
- 主要由浆细胞合成的血清蛋白是()
- 男,41岁,农民,不规则发热持续2周伴腹
- 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的病原携带者称为()
- 化脓性脑膜炎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
- 男,57岁。3月来腹胀、水肿,1周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