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
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荀子总结吸收百家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体
- 《中国社会史》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
- 春秋战国“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
-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几位思想家的观点()
-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
- 董仲舒说:“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董仲舒提出:“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
-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
-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
- 清初学者潘耒在为某书作序时说:“先生足迹
-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
-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
- 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展开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
- 《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