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发展消费信贷?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在制度性因素有哪些?
  • 从商业银行角度看,消费信贷是实现资产多元化、降低不良资产比率、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
    (1)消费信贷可以改善银行资产结构,降低经营风险。商业银行之前多依赖于企业贷款,但企业贷款偿还往往受市场风险影响很大,而消费信贷与企业贷款的增减无关,对利率不敏感。
    (2)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银行面临“金融脱媒”的威胁与竞争压力,往往需要追求其他业务以维持利润。以满足家庭消费信贷需求为主的消费信贷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
    (3)消费信贷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金融全球化、银行电子化的推进,消费信贷与个人理财产品相互组合,成为商业银行扩大市场规模、赢得优质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消费信贷在西方的发展尤其主客观条件。从主观上,凯恩斯提出了从需求入手改善供求平衡,而为了解决滞涨,西方政府也采取积极地财政政策以扩大需求。从客观上,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财富的积累、中产阶级的出现、社会信用体制和保障体制的健全与完善以及法律对债务人的保护都为银行发展消费信贷提供了条件与推动作用。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逐步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初步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体,汽车消费贷款、综合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组成的消费信贷业务体系。但是,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可以分为银行外部因素和银行自身因素。
    银行外部因素包括:
    (1)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对于消费信贷的违约无制约机制,使得银行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2)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借款人往往担心偿还消费信贷后,自己的生活、养老以及就医等无法得到保障,从而限制了借款人的借款意愿。
    (3)我国相关法律滞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消费信贷违约的惩罚力度不够;第二,没有明确在消费信贷违约发生后哪些财产用于偿还贷款哪些财产用于保障借款人的基本生活,借款人生存权未得到保障。
    银行内部因素包括:
    (1)消费信贷的审查、风险控制机制不足,无法有效筛选降低违约风险,在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规模扩张而忽略其质量,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
    (2)消费信贷记录和信息管理机制不健全。银行间未能实现不良记录共享,对于借款者消费信贷信息掌握太少,也未能充分分析利用遇有数据,缺乏有效的计量考察模型。
    (3)国有银行缺乏发展消费信贷的动力,而其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制约了消费信贷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要向推动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就必须从银行内部和银行外部两方面着手,共同完善机制,改进和突破这些制度因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