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1.经济增长率指标: 1991年为8%;1992年为13.2%;1993年为13.4%;1994年为11%; 2.工业总产值42572.7亿元。 3.通货膨胀率为历史最高: 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涨幅高达27.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高达24.1% 4.货币投放量: 我国1994年的货币投放并未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数量。全年国家贷款余额316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1994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约为7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与年工业总产值增长率21.35%的增幅相差不太大。 1992年流通中的货币量比上年增加36.4%;1993年则增加35.3%。两年的增长率均高于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幅度之和。它们累积起来的影响滞后到1994年,最终导致零售物价和居民生活费用的上涨。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和石油、煤炭等生产资料价格有明显提高。 5.投资需求: 1985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543亿元,1994年竟达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率1993年已高达39.7%,1994年达36.5%。呈明显的膨胀。 6.投资结构: 不合理。农业投入连年下降,工业投入猛增。高速增长的工业投入有余消费需求脱节之处一些耐用品产能过剩。 7.产能过剩量:汽车达3/4;冰箱达2/3;彩电达1/2;空调达1/2;洗衣机达1/3;棉毛纺达1/3。 产能过剩导致库存迅速增加。 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到1994年末亏损面已超过40%。 企业亏损过多,财政收入减少,支出增大,导致赤字。 全国财政赤字硬预算1988年为78.55亿元,1994年为700亿元; 全国财政赤字软预算1988年为349亿元,1993年突破1000亿元。 财政赤字越来越严重,政府不是向银行大量透支,就是大量发行国债,无论怎样做,都会促成大量货币发行,引发通货膨胀。 请根据案例分析引发中国1993-1994年通货膨胀的原因。
-
通货膨胀是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其成因也多种多样。
1、直接原因。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2、深层原因。
①需求拉上。即由于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通货膨胀。
②成本推动。即由于提高工资或市场垄断力量提高生产要素价格致使生产成本增加而引发通货膨胀。其中由于提高工资而引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工资推动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垄断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利润推动。
③结构失调。即由于一国的部门结构、产业结构等国民经济结构失调而引发通货膨胀。
④供给不足。即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而引起通货膨胀。
⑤预期不当。即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不当对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过于悲观而引起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⑥体制因素。由于体制不完善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国库券是政府发行的债务凭证,因政府具有征
- 财政体制的功能是()
- 简述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特点。
- 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单一税制体系。()
- 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
-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 简述马克思主义税收观。
- 财政补贴是中国的一种特有现象,是计划经济
- 征收个人所得税可以调整收入分配差距。
- 简述政府性收费规范化的基本思路。
-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 公债作为一种债务债权关系,总会存在负担问
- 李嘉图等价本质上阐明了公债中性的经济学思
- 财政的职能有哪些?
- 财政对公共企业的投入主要包括哪些形式()
- 发达国家关税从课税目的看分为:()、保护
- 预算外资金与非税收入的区别与联系是怎样的
- 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标准主要有()。
- 何谓“现值”?“折现”的含义是什么?
- 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财政决策机制呈现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