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内容以及相互关系。
-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目标。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首要目标。充分就业是指除了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之外,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有工作,也就是不存在非均衡失业。失业率是不断变化的,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会引起社会资源的闲置,从而带来社会总产出的减少。较高的失业率不仅对产出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也会引发种种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社会安定。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学的第二个目标。在宏观经济学中,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一个总量概念。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它通常包括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NP deflator)三种。较高价格指数意味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它不仅会对人们生活水平、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也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第三个目标。经济增长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总量的增长,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总产量和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另一层是人均量的增长,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当这两个量持续为正时,经济就实现了持续增长。如何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以实现充分就业同时又维持物价水平的稳定是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重要目标。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四个目标。
上述四个政策目标既是互补的。充分就业会促进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一国的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但目标之间也是相互矛盾的。经济快速增长一方面实现充分就业,但另一方面也会引发大量商品进口,从而也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经济过热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却也会使价格水平较大波动,通货膨胀率上升。然而当经济增长趋缓或停止时,虽可能可以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却会使失业率提高,无法实现充分就业。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根据相对收入假说,下面哪种情况消费倾向较
-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
- 实际工资率的提高是均衡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 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
- 如何配合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地克服
- 已知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850-25
- 由于经济萧条而引成的失业属于()
- 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国民
- 什么是基础货币?
- 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
- 根据黏性价格模型,产出对自然水平的偏离与
- LM曲线右下方的点代表了货币市场的那种不
- 假设某一经济社会有下列统计资料:
- 从长远来看,货币供给的增加主要对实际产量
- 可以列入货币政策目标的有()。
- 一般来说,WPI不会跟随CPI上升而上升
- 应届大学毕业生,尚未找到工作,这属于()
- 一国的投资()。
- 最终产品包括()
- 假定货币需求为L=0.5Y,货币供给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