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综合控制措施。
  • 裂缝控制措施:
    ①、设计方面:
    a、设计中的‘抗’与‘放’。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抗—放’结合、或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来选择结构方案和材料。
    b、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对膨胀剂的使用颇有争议,可能源于使用膨胀剂有很多失败的例子。对于使用膨胀剂失败的情况,我们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膨胀剂的质量差。在混凝土中没有发挥膨胀作用;
    2)、膨胀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差。同种膨胀剂与不同水泥或同种水泥与不同的膨胀剂,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和限制收缩率不同;
    3)、采用的试验方法不当。胶砂试验中的限制膨胀率满足标准要求,但对于具体使用的配合比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却很小,甚至没有;
    4)、膨胀剂的掺量不足。使用前没有针对配合比进行混凝土限制膨胀率试验,没有找出合理的掺量;
    5)、浇筑后养护不到位。膨胀剂只有在饱水养护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其膨胀作用;
    6)、使用的环境与膨胀剂的性能不适应。膨胀剂应使用在大体积混凝土或常年潮湿的环境;
    7)、结构的限制作用不够等。我们在国家体育场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生产和浇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以上因素的影响,膨胀剂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c、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延长混凝土强度验收期,在设计图纸中直接规定混凝土的验收强度采用60d或90d标准养护强度,以便确定配合比时降低混凝土早期强度,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同时也有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
    d、其他在防止混凝土裂缝上有效的措施,如:配置足量的防裂构造筋;尽可能避免断面突变等。
    ②、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a、尽可能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
    b、砂石质量一定要满足标准要求,在当地情况确实很难达到的情况下,可采用分段级配解决。
    c、采取各种手段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从而降低水泥用量或胶凝材料总量。
    d、在满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使用掺合料,但一定要进行充分试验,只有在试验结果完全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才能使用。
    e、运用补偿收缩技术时要进行充分试验,注意上述提到的七方面问题,必要时可以采用试验段现场试验,以确定膨胀剂的效果。
    f、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以及采取措施减少运输、泵送过程中的温升。
    g、混凝土生产单位可以采取的措施,比如:指导振捣和二次抹面;协助制定养护方案等。
    ③、施工方面:
    a、浇捣工作: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b、混凝土养护: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有别于其他混凝土的养护,主要应做好在保证湿度的前提下的降温和保温工作。降温和保温是相对的,降温是尽量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保温是尽量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降低降温速度,两者都是为了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c、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浇捣温度,采用低温人模、低温养护等。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经过设计、监理、施工及使用方等多方面的配合。随着当今我们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混凝土裂缝问题将会逐渐得以圆满地解决。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