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1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很高的战略地位,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今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就体现了这一点,大气污染治理不在末端治理的圈子里打转,而是直指发展方式的积弊,以大幅削减燃煤消耗、大幅淘汰落后产能为阵地,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作为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的主要手段,为环境保护方式变革写下了很好的注脚。 材料2 环境保护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有了这样的认识,今年以来,污染环境入刑,《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发布,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推进,污染信息公开有了新的进展,这些不仅表明环境保护有了更多着力点,也说明了环境保护部门已不再单打独斗。然而,这仅是环境保护变革的开始,改变所有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制度桎梏,创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导向、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这一切还需要更多的变革,而这个过程,势必面对更多的艰难和阻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11-10 分析材料,试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同样,离开生态文明单纯地去抓经济发展,会使经济发展偏离既定的目标,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党的十八大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正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的
- 在《论十大关系》中()是涉及开辟一条和苏
- 自连战访问大陆后,两岸关系发展迅猛。20
- 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的
- 20世纪50年代,陈云提出了()
- 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
- 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 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 在新时期两个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发表
-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
- 20世纪70年代,针对美苏争霸出现的新变
- ()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
- 改革的理论创新和局部试验阶段
- 从1982年十二大到1987年十三大,是
-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产生的标志是
- 社会主义基本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没有被写进党章。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