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巨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 黄宗羲在论述君臣共治和限制君权的时候,始终是以君臣平等、同为天下作为基点的。他认为,君主与官吏同属天下之“客”,即人民的公仆;二者之间只是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臣吏不是君主的“侍妾”,而是其同事或师友,“官”和“君”在政治上是平等的。由此,各级官吏便只能对“天下之法”负责,而不应为君主个人效忠,即“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金世宗对“议亲”、“议贵”做出了限制和解
- ()表明: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是对立不可调
-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
- 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
- ()认为“重刑”是不以人德治国而以法律治
- 简述唐律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
- 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
- 认为只有刑、礼、道“循环表里,迭相为用”
- 视“法律为专门之学”的清末思想家是()
- 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包括基本规
- 清政府成立修订法律馆后任命的修律大臣有(
- 浅谈魏孝文帝对正统法律思想的吸收。
- 白居易的法律主张包括()。
- 事皆决于法
- 试论先秦儒家有关法律的基本观点。
- “法制无常,近民为要,古今异势,便俗为宜
-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特点。
- 国粹主义
- 朱熹认为统治者应根据人的"气质之格"不同
- 节制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