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建国后有关收集整理问题的论争有哪些?我们分收集和整理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
(1)在搜集方面,大致有三种意见:
①凡是民间文学作品,都要搜集,忠实记录,一字不移。稀有的作品要记,一般的作品也要记;没有出版的要记,已经出版过的也要记;不同母题的作品要记,同一母题的不同说过也要记;甚至一个人讲述的同一作品,每次讲述略有不同,也要一字不移地加以记录。其他有关的风俗、材料,讲述者的姿态、语调等都要记。
②有重点的有选择的记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完全忠实是不可能的,只能忠于原著的主题、主要情节和语言风格。一字不移也是不可能的,科学价值也不在这一字一句上。已经出版过的作品,如果没有发现新的异文,就不必再记;同一个人每次讲述的差异只记差异部分。还要分开轻重缓急,选择有价值的、濒于灭绝的品种优先抢记。
③基本忠实,程度上有不同的要求。科学资料本要绝对忠于原貌,文学普及本可稍加润饰。记录者水平高的,对高水平讲唱者的作品,可一字不移地记下;对低水平的讲唱者的作品,可酌情记录。记录者水平不高的,也可抓住主题思想、主要情节、精彩语言三方面重点记录,不要拘泥于一字不移而捡了芝麻漏了西瓜。这显然是第一、第二种意见的折衷。
(2)在整理方面,大致有四种意见:
①对于民间文学作品,只有编辑,而无整理;只要一整理,就必然损害原貌。因为整理者的思想、语言风格必然会对原作发生影响。编辑的任务只是选择优秀的作品,编排内容顺序,规整字句,改换或注释生僻的方言等。
②认为第一种意见基本是从民俗学、历史学的角度着眼,是学院派的做法,他们认为整理是为了传播,是为了教育人民,这就必须加工、提高,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但整理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③同意列夫.托尔斯泰的方法,即从无数主题相同而讲法不同的故事中,挑选出最有趣的一种作为基础,再用别的语言和情节都生动的故事来丰富它。这样做,某些地方就不得不增添、改变,但要注意保持原来的风格,用民间的语言和手法来复述,而不是用文绉绉的语言来讲述。
④从内容到形式、风格都要创新。认为我们整理不出好作品的原因,主要是清规戒律太多,认为民间作品比较粗糙,主张勇敢跃进一步,从内容到形式、风格,都要创造出新的来。关于“该旧编新”的争论,实质也是这个问题。
这些争论,涉及的问题虽然很多,大致整个民间文学工作的方针;对民间文学多种价值的认识;民间文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工作的重点以及记录、整理、改编、创作的一些具体的问题等,但都离不开一个核心:及民间文学的文学性和科学性的问题。由于偏重不同,着眼点也不一样。有的同志着眼于文学意义上的加工、提高、推广,发挥它的教育作用;有的同志则较多着眼于它的资料价值,通过它研究大众的心理、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理、语言等情况。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打了几十年的笔墨官司。其实,若能将文学性与科学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许多问题也许就解决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三十年代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成立时间、主要
- 民间故事区别于神话的主要特征是?()
-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轫时期最有影响的学术刊
- 民间小戏大体分为()、花鼓系统、采茶系统
- 什么是长工斗地主型故事?
- ()认为:“谚从言彦声,彦训美士,”顾谚
- 运用民间文学理论分析孟姜女传说(包括情节
- 钟敬文编《民间文学概论》把仪式歌分为()
-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
-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
- 著名的安徽的《凤阳花鼓》是属于下列的哪一
- 民间文学变异性主要有哪些表现?
- 赋体民歌有两类,一是(),另一类则是简练
- 头被昏庸狡猾的天神砍下来并被深深地埋葬起
- 根据谜底所指的对象,谜语可以分为()
- 《愚公移山》中,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 “满江红”被用作词牌名,它在自然界中是什
- 关汉卿
- 中国民间小戏中的采茶戏主要流行于哪些地区
- 我国古代神话大致来源于()两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