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一《晋书.段灼传》材料三《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太平御览》材料四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清史稿.选举志》材料五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的内容,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 (1)主要依据:血缘关系。西周实行的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2)傅畅“至于上品”的原因是身为中正官和门第高贵。共同特点是评判标准具有封闭性和垄断性。(3)选官制度的变化表现为:选官形式上由世袭、推举变为考试;选官标准由重视血缘、门第到变为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官范围不断扩大,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4)从世卿世禄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演变体现了君主专制下的统治基础得到扩大,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国科举制成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蓝本,促进了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
-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由
- 启蒙运动被认为是对文艺复兴的超越与发展。
-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近代化的脚步
- 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
- 民主派领袖杰斐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
- 在宪章运动的年代里,英国有几百万人都被发
- 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
- 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
- 林则徐致信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
- 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原属曾国藩部下,其思想
-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
- 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
-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
-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
- 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
- 毛泽东曾说:“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
- 《北京青年报》2014年7月14日电:“
- “东周时期,周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