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什么叫“递系式”?宾语兼主语的递系式从上古到现代起了一些什么变化?
  • (1)递系式:普通的句子只有一次连系,就是把谓语连系在主语的后面;但是有时候,一个句子可以包含两次连系,而第一次连系的谓语的一部分或全部分又兼用做第二次连系的主语,这样的句子结构,我们叫做“递系式”。递系式分为好几类,书中只着重谈宾语兼主语的递系式(“兼语式”的发展),同时也谈到谓语兼主语的递系式的发展。
    (2)宾语兼主语的递系式的发展:宾语兼主语的递系式来源很远,结构稳定。
    ①在先秦时代,“使、令、遣”这一类的词往往用于递系式:
    “使身死而为刑戮”;“令彭氏之子御”;“乃遣子贡之齐”
    ②到了汉代以后:
    A.除沿用“使、令、遣”等词外,还使用其他的动词构成递系式,于是递系式的应用范围更加扩大了。“秦王拜斯为客卿”;“羽因沛公饮”;“即唤香儿取酒”;“婆子又劝宋江吃两杯。”
    B.“使、令”等词后面的名词虽然处于兼位(宾语兼主语),但是,当古人用人称代词来代替名词的时候,由于没有表示兼位的人称代词,就只能用宾语代词“之”字来表示:“取瑟而歌,使人闻之。”
    ③中古时期,由于“之”处于兼位,容易被动摇。“之”字在这种地方渐渐让位给“其”字。“修德使其来”。由于“其”在中古时期不限定于用于领位,它还可以用于主位且偏主语性质,这说明:递系式中的两系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的认为处在兼位的名词或代词是宾语或主语。
    ④“五四”以后,汉语的表达内容丰富了,“使、令、叫、唤”等一类的递系式的使用范围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扩大。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祝福》)
    ⑤在兼位语显然可知的情况下,它可以被省略,这样就使不同施事者的两种行为并列在一起。从上古到现在都有这种情况:“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这高俅……若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