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面对日益兴起的新媒体的冲击,纸质媒体是否最终会失去广大的受众群体,沦为“媒介恐龙”?请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报纸消亡论”以及纸质媒体的明天的。
-
“报纸即将消亡”的观点一经提出,便引来很多人的担忧和恐慌,特别是感受到新媒体压力的报业从业人员。的确,报业读者人数的减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报业的未来无法挽救。同电子媒体相比,报刊的深度报道依旧具有其不可替代性。尤其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报刊深度的、权威的分析与评说将会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法宝。
因此,在笔者看来,报纸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有立足之地,首先要坚持“内容为王”。要有效确立质量决定需求的市场新理念。报纸不断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和品牌的影响力,用更具前瞻性和深度性的新闻报道来获得公众的信赖。这不仅有助于读者数量和发行数量的增加,而且也会带来更多的广告客户,解决经营难题。
另外,报纸要着力打造起自身的“个性化”,摆脱“千报一面”的同质化魔咒,做更具针对性的“瘦报”。在当今社会,报纸想做到所有信息的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过多的信息反而会分散读者对重大信息的关注程度。因此,报纸要准确自身定位,做更具针对性的内容,避免同质化,为其目标读者提供精选好的信息大餐,省去他们再从信息海洋中筛选的麻烦。
最后,笔者认为,报纸应尝试新途径,利用“报网融合”,为受众提供多种人性化的网络服务。报纸应在妥善利用网络即时性优势的同时发挥纸媒的采编优势,加强编读互动。比如,报刊可以开发报纸的网络版,推出手机APP和较为便利的在线服务等。在版面编辑方面,可以使用大量的图片、导读、图表、简讯来增加视觉吸引力。
不同的传播形态都有各自的特性和优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是一种取代关系,而是一种互补融合共存的关系。在新的传媒形式出现后,传统的媒介形式往往不会死亡,而是会继续演进和适应新的情况。或是借助新媒体尝试以一种新的形态出现。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程度不同地丰富了人类社会的传媒形式,各媒体间实际上共存共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提出了新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年首次提出。
- 新闻伦理
- 在编辑环节中应强化编辑责任,要求编辑过程
- 党对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是()。
- 尽可能采访到被批评对象,尊重其辩护、辩解
- 如何做到准确表达新闻事实?
- 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
-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为主的新闻节目与其它电视
- 选择消息源时,只看重消息源的头衔、名气即
- 某报社记者A与自称是一家国际知名大公司B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 1935年召开的()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
- 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 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
- 道德的内涵是什么?
- 政务微博也可作为一种较权威的消息来源。(
- 报道公众人物吸毒、违反交通规则、酗酒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