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理念的合理性及其弊端在哪里?
-
合理性:
1.首先要认定哪个是天理,哪个是人欲
2.其次是复归于人的本心的必要环节,即自我修养,复归于人的本心的道德范畴
3.最后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过程,然,在朱熹看来,“存理灭欲”并不是单纯地通过外在的力量,而是要通过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循序渐进,“自然纯熟”。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在理论上的缺陷,是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所谓“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这就有可能把属于社会伦理的“天理”看作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在社会还没有制定出合法的程序来确立“天理”的内容时,而被任意赋予各种规定,从而造成如清代戴震所说的“以理杀人”。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提出文学改良,倡导用
- 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俾算经,最早记录了
- 中国文化倡导尊君重民的“()”思想。
- 一般认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包括哪些()
- 简述中华医学文化特点。
-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系统内通常会保持稳定的
- 简述儒家的人文精神。
- 下列属于宋代遗民、元代著名楷书家是()。
- 中国人饮食方式()。
- 哪两部作品奠定了,天下终以昆腔为正音?(
- 高山流水相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演奏家伯
- 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它文化相比较其优点有哪些
- 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
- 简述“三礼”的主要内容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
- 简要论述《桃花扇》的主要内容
- 秦汉建筑类型都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和陵
- 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
- 佛教是公元2世纪传入中国的。
- 简述中国道教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