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 材料四: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
-
变化:从局部地区扩大到整个世界。
原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形成有机整体;汉朝以来,中国对外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鸦片战争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军事实力的差距和抵御外侮的需要,迫使先进的中国人将眼光投向世界。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紧随西班牙之后崛起……缺少强大的王权和
- 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 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 英国哲学家边沁提出的功利主义认为“鼓励人
- 这是关于达·伽马航行的佚名
- 19世纪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
-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r
- 某历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
-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
-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 材料一: 材料二:
-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
- 1903年一位英国记者指出:非洲人完全无
- 白海军在《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
-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
-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
-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上表所反映的19世纪
- 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
- 人们常在那些独领文明风骚的地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