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煤气设施检修制度是什么?
  • 1、煤气区域计划检修,必须提前办理《检修安全措施卡》。如需动火,还应该办理《煤气区域动火票》,制定出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并经安全部门批准。检修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交底。
    2、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长期检修或停用的煤气设施,应打开上下人孔、手孔、检修孔、排污孔、放散管等,保持设施内部自然通风。如果只是短时间停煤气可关闭所有阀门,对煤气设施内部进行充氮气或蒸汽保持正压,防止进入空气而形成爆炸性混合气。吹扫、充压完毕后应立即断开氮气或蒸汽管,严禁一切管道与煤气管道长期连通。
    3、进入煤气设施内部工作时,应检测一氧化碳及氧气含量。经检测化验合格后,允许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携带CO及O2监测装置,并采取防护措施方可进入,外部设专职监护人。每次进入设施内部工作时间间隔至少在2小时以上。严格执行《进入受限空间管理规定》。使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
    4、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应早于动火或进塔(器)前30分钟,检修动火工作中每隔两小时应重新分析一次。工作中断后重新工作前30分钟内,也应重新分析。取样应有代表性,防止死角误判。当煤气比重大于空气时,取中、下部各一气样;煤气比重小于空气时,取中、上部各一气样。
    5、打开煤气加压机、脱硫、净化和贮存等煤气系统的设备和管道时,应采取防止硫化物等自燃的措施。 
    6、带煤气作业或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应有作业方案、残余煤气处理方案和安全措施,并应取得煤气防护站和安全主管部门的书面批准。 
    7、带煤气作业如带煤气抽堵盲板、带煤气接管、高炉换探料尺、操作插板等危险工作,不应在雷雨天进行,不宜在夜间进行;作业时,应有煤气防护人员在场监护;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标等;
    ⑵工作人员必须佩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⑶工作场所40m内,不应有火源并应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与工作无关的人员应离开作业点40m以外; 
    ⑷应使用不发火星的工具,如铜制工具或涂有很厚一层润滑油脂的铁制工具;
    ⑸距作业点10m以外才可安设投光器等防爆照明设施; 
    ⑹不在具有高温源的炉窑或其他建、构筑物内进行带煤气作业;
    8、在煤气设备上动火,除应遵守第1条、第2条和第5条的有关规定外,还应严格执行《煤气区域动火制度》并遵守下列规定:  
    ⑴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上动火,要防止管壁或设备外壳被烧穿,设备内煤气应保持正压,动火部位应可靠接地,在动火部位附近应装压力表或与附近仪表室联系,以便随时掌握煤气压力变化。 
    ⑵在发生泄漏的煤气设施上检修动火,工作人员必须佩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阻燃服、戴防护面罩,防止煤气着火时人员烧伤。在现场准备好蒸汽或氮气连接口、连接管和喷水设备,以防煤气着火时可以通入蒸汽、氮气灭火,并用水喷淋使设备降温防止设备烧毁,已经烧红的设备严禁用水骤然冷却,以防设备变形、断裂。动火点周围要采取隔火措施,下水井、地沟、电缆、管路等应覆盖、隔离。要清理动火点周围40米范围内的易燃易爆物,设立警戒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⑶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检修,要可靠切断煤气来源,断开所有支管支路,用可燃气体测定仪测定合格(高炉煤气、转炉煤气主要可燃物是CO),并经取样分析,其含氧量接近空气的含氧量(21%);将煤气设备内易燃物、沉淀物清扫干净或通上蒸汽,确保检修全过程的安全。  
    9、电除尘器检修前,应办理检修许可证,采取安全停电的措施。进入电除尘器检查或检修,除应遵守本标准有关安全检修和安全动火的规定外,还应遵守以下事项: 
    ⑴断开电源后,电晕极应接地放电; 
    ⑵入内工作前,除尘器外壳应与电晕极连接;  
    ⑶电除尘器与整流室应有联系信号。  
    10、加压机或抽气机前的煤气设施应定期检验壁厚, 若壁厚小于安全限度,应采取措施后,才能继续使用。 
    11、在检修向煤气中喷水的管道及设备时,应防止水放空后煤气倒流。 
    12、煤气区域高处作业要采取防火花飞溅措施,要系好安全带,应搭建好安全、可靠、平稳的平台和梯子,有条件的要搭建好马道,以便上下和处理紧急事故,梯子、马道倾斜角要小于60度,平台、梯子、马道要有栏杆。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