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护轨铺设应符合哪些要求?
-
护轨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桥明桥面上护轨一般采用与基本轨同类型的钢轨;混合桥上明桥面护轨也可采用比基本轨低一级的钢轨。既有线有咋桥上护轨,当位于Ⅲ型混凝土轨枕地段时应采用比基本轨低一级的钢轨;当位于Ⅱ型混泥土轨枕地段应采用比基本轨低一级或低两级的钢轨。新建或改建又咋桥上护轨应采用与基本轨同类型或低一级的钢枕。
(2)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在有咋桥上,其净距为500mm,允许误差为+10、-5mm;在钢梁桥明桥面上,其净距为220mm,允许误差为正负10mm;当桥上设有伸缩调节器时,其最大净距可为320-350mm,允许误差为正负10mm;在混合桥上,当明桥面长度等于或小于50m时,其净距在明桥面与有咋桥面均为500m;当明桥面长度大于50m时,在明桥面和有咋桥面上各自采用自身的净距和允许误差,并在明桥面上采用不大于1.5%的斜率完成间距变化的过渡。
(3)护轨顶面不应高出基本轨顶面5mm,也不应低于25mm。
(4)对既有护轨与基本轨头净距不满足要求的有咋桥面,应按附录二进行改造。桥上为Ⅱ型或Ⅲ型混泥土桥枕时,可采用增设外侧带有轨卡的通长铁垫板(Ⅲ型混凝土桥枕可在每隔一根桥枕上增设)的方法(自动闭塞区段铁垫板中间应设绝缘)对护轨进行改造;对Ⅱ型混泥土桥枕,也可采取在既有线桥上打孔,采用新型扣板式和扣件进行改造。桥上为木枕或Ⅰ型混凝土桥枕时,应更换为新Ⅲ型混凝土桥枕。
(5)新建或改建桥梁,当为有砟桥面时,其护轨铺设应采用新Ⅲ型混凝土桥枕。
(6)护轨应伸出桥台挡咋墙以外,直轨部分长度不应小于6m,然后弯曲交会与线路中心。弯轨部分沿线路中心线的长度不小于1.9m,梭头尖端超出台尾的长度不小于2.0m,其顶部应切成不陡与1:1的斜面并联结密贴,梭头尖端悬出轨枕的长度不得大于5mm。
(7)对既有明桥面,护轨下可加垫总厚度不大于30mm的垫板。当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为350-500mm时,护轨下应设普通铁垫板,扣压每股护轨的钩头道钉应在每根木桥枕上靠基本轨一侧钉两个,另一侧钉一个。当净距为220-350mm时,护轨下可不加垫板铁钉;垫板厚度在20mm及以下时,应在每隔一根木桥枕上钉两个道钉扣压每股护轨的两侧;垫板厚度超过20mm时,应在每根木枕上钉两个道钉扣压每股护轨的两侧。对既有道咋桥面,当护轨下组装通长铁垫板时,铁垫板下可设厚度不小于4mm的橡胶垫板,固定通长铁垫板的螺栓扭矩不应小于80N.m,扣板螺栓的扭矩应为40-60N.m。新型扣板式扣件螺栓扭矩应为30-50N.m。
(8)自动闭塞区间,护轨应安装绝缘装置。当桥上线路中心设有应答器时,护轨应在应答器处断开。
(9)每股护轨接头安装4个螺栓,每端安装2个,螺帽应安装在线路中心一侧,在伸缩调节器处应采用一端带长圆孔的夹板。
(10)护轨爬行严重时,允许安装防爬器。
(11)伸缩调节器范围内护轨按设计办理。
(12)因道口、道岔或其它因数影响,护轨不能按标准设置时,应经铁路局批准,按特殊情况处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提速道岔不密贴故障的处理方法。
- 桥面在()位置不应有钢轨接头,否则应将其
- 起重机使用时,绝对不许超过起重机()起吊
- 列车发生火灾、爆炸时,须立即停车(停车地
- 轨道平车构造速度应不小于()。
- 允许速度vmax>160km/h的正线
- 简述施工中,非操作驾室操作人员监控事项
- 简述更换护木质量标准。
- 铺设混凝土枕的线路、道岔,使用弹条扣件时
- 支承垫石四个支点的反力与平均值相差不应超
- 靠近线路堆放材料、机具等有何规定?
- 铁运[2006]200号《钢轨探伤管理规
- 叙述大修施工在无缝线路地段作业要求?
- 探头的种类有直探头、斜探头、表面波探头、
- 无缝固定型道岔的接头应全部焊接。
- 提速道岔铺设木岔枕时,应用2600mm×
- 线路上个别插入短轨,在正线上不得短于()
- 轨道车未停稳不准人员上下车、装卸物料和作
- 驻站联络员必须坚守岗位,如因事暂时离开时
- 康明斯KT(A)-1150型发动机气门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