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述评需要层次理论。
-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需要层次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动力;而某一时期内最重要的需要的强烈程度,取决于这种需要的需要层次序中的位置,以及低于这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2)需要的激励处于一种动态水平中,它依次逐渐发展变化。当前最迫切的需要决定着人的行为。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只有高级需要的满足,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主观效果。
(3)需要的满足次序是从低级到高级,如有颠倒或超越的情况,也是正常的。这是因为人的个体和教育在发挥作用。
(4)每个人都有具有七种需要,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在需要层次论中,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低层次需要和高层次需要,低层次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高层次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高级需要的实现与个人形成有关联,这与传统心理中人兽不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是难能可贵的。同时,马斯洛把需要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的系统,而提出了逐步实现的观点,这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仅仅指出了需要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而忽视了层次之间的斗争,没有指出人的需要的实质和社会性;他的研究对象是经过选择的特殊人物,这就使结论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过分强调人的价值是先天潜能,对社会生活条件重视不够。马斯洛认为高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实现,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不能把这个层次理论看成是一个绝对的模式。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偏见的结果中最常见的是()
- 在Hatfield(1966)年对752
- 对案情进行裁定,专家的证言()
- 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
- 自我监察是由()提出来的。
- 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包括两个步骤
- 一个人在观看足球赛时,大声地吼叫,并不会
- 显著性偏见
- 易得性直觉 (availability
-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分期问题。
- 刻板印象
- 按照中国特色的说法,一个好的法官在德的方
- 流言
- G•奥尔波特等人认为事物主要
- 根据Kelley的共变原则,如果一个学生
- 以下哪个不是《模仿律》一书中提出的模仿的
- 首因效应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近获得的信
- 卢梭著:《()》;达尔文著:《()》;美
- (),即对同一对象的同一问题要作多次观察
- 明明是要表扬一个人却用批评的方式来说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