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日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作者曾经用过“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选定了“绿”。你认为“绿”为什么比其他字好?
- 从春天的景色描写来看,“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但是,诗人之所以要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就是艺术化描写的需要,也是修辞的需要。一个“绿”字,就把春风带来的景象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看了,人们眼前立即就会出现垂柳飘丝、芳草如茵、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有颜色,有情态显示了景物的具体形象和变化的过程。一个“绿”字给人以无穷的联想,比之“到”“过”“入”“满”等字更具形象。联系全诗,特别是最后一句“明月何日照我还?”我们还可以体会到,诗人面对春天的美好景色,产生了浓浓的思乡情怀;一年一度,江南岸枯了又绿的变化,一片盎然春意,充满美好的欢乐气氛,可是我在外地,又过了一年,现在离家不远了,“只隔数重山”,但不知何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呢?这个“绿”用得太妙了,生动异常,使全诗诗意盎然,境界全出,成为世代相传词语选择的典范。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语境
- 在汉语里,时态的语气词、()和()都可以
- 规范的修辞句一般都符合语音、语法、语义规
- 马克思主义就不破坏创作情绪了吗?要破坏的
- 整句
- 下列各项中,按“词根+词缀”方式构成的是
- 下列句子,表达不恰当的有()。
- 修辞学与语法学、语用学有什么联系?
- 为什么文学作品中锤炼词语要求生动形象?
- 由于交际双方在表达和接受过程中不断释放自
- 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是指()。
-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是强调文
- 简述主谓倒置的修辞效果。
- 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数枝”改
- 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叫();
- 以下哪一项不是准语言的特点()
- 映衬
-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是什么?
- 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是由哪两类语体相
-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