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中国科学家破解生物大灭绝之谜 自5.8亿年前出现动物以来,地球上曾发生过6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2.5亿年前的生物灭绝事件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中科院南京地质生物所金玉轩在7月2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这次生物大灭绝不是以往所认识的分期灭绝,而是一次爆发性事件,与恐龙大灭绝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们居住的星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在最初的十几年里,地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大约在35-40亿年间,地球上终于出现了最简单的生命——原始的单细胞生命。从原始的单细胞进化为功能完备的细胞,又花去了十几年的漫长时间。 大约在距今5.8亿年左右,最复杂的生命以惊人的速度开始产生,这就是生物学界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但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穿插了6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在2.5亿年前的这次灾变中,全球近一半的浅海生物被摧残,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灭绝比例高达三分之二,昆虫则遭遇到第一次,也是演化史上唯一的一次大灭绝。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发展至现代的新生物种族,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 研究人员发现,西伯利亚火山大喷发很可能是这次灾难的凶手。对“寒武纪大爆发”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寒武纪大爆发”,指的是2.5亿年前的那次生物大灭绝。
B、“寒武纪大爆发”,指的是地球上曾发生过的6次大规模生物事件。
C、“寒武纪大爆发”,指的是35-40亿年间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的单细胞生命。
D、“寒武纪大爆发”,指的是距今5.8亿年左右,复杂的生命以惊人的速度开始产生。
- D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天上还
- 《书愤》是一首()。
- “轮扁斩轮”的故事出自()
- 《我学国文的经验》一文,写作上一个重要特
- 《废墟》选自散文集()。
- 对《炉中煤》中鲜明地体现诗人无私奉献精神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
-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他的田园诗被誉为“
- 最早的长篇世情小说是什么小说?
- ()把一切事物都排列为固定的数字组合,例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鲁迅的《野草》是一部()。
- 大学人文精神谈片(其三) 大学
- 穆旦的代表作是()
- 《哀溺文序》的文体是()。
- 欧阳修是()词人。
- 《前赤壁赋》写作特点有哪些?
- 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 宋代著有《词论》,坚持词“别是一家”的观
- 苏轼是宋代文学艺术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