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举例说明虚实相生、化情为景是意境创造的主要手法与途径。
-
抒情性文学作品创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意境的创造。刘熙载所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道出了意境创造的真谛:以实写虚,寄情于景。以实写虚,化虚为实,却不可过实,全无兴寄;要给读者预留想象空间。情为虚,景为实;景为实,境为虚。实便于观照,虚有所体味。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后两句和《西厢记》崔莺莺“长亭送别”的起首句都是以实写虚,寄情于景。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古诗十九首》遣词用语的特点是()
-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命题的提出者
- 艺术情感最主要的标志是它的()
- 在解放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中,产生了一批
- 《本文的召唤结构》是德国接受美学发轫期的
- 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
- “永字八法”
- 人物
- 古曲主义
- 中国抒情文学往往通过“形”概括难以言说的
- 艾布拉姆斯在其()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
- 简述“诗品出于人品”所强调的内容。
- 风格的特性()。
- 艾青的第一首诗是()。
- “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
- 故事时间的长度不是由叙述语言的长度决定的
- 借石头之口批评“开口‘文君’,满篇‘子建
- 符号论的文化概念
- 创作个性的形成取决于()
- 下列哪个不属于《水浒传》作为“快书”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