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举例说明)
-
1.审美发生其实也标志着审美主客体关系的确立。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人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之间的关系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使得人和自然界区分开来,从而有了主体和客体之分。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历史进程,主体(社会的人)和客体(自然界)之间,才逐渐形成了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等等在内的各种现实关系,审美关系也是主客体价值关系中的一种。
2.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审美意识;作为审美客体的审美对象,也不是自然存在的客观事物,而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与人为敌或与人无关的自然转变成的“人化的自然”。所谓“人的对象化”,则是指人在生产劳动实践中,通过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使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体现出来。因此说,审美客体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
3.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它们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实践创造了人的对象世界,外部自然界被“人化”而成为审美客体;另一方面,实践又创造了对象的主体,主体的五官感觉也相应地被“人化”而产生审美感受。与此同时,也是实践使得主客体之间发生了关系,并进而形成了审美关系。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积淀在审美关系中,体现在客体便是审美价值的产生,体现在主体便是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感受的形成。
4.审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又不仅是客体的自然属性;审美价值不是主观的产物,但它又并不是与主体无关。审美价值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实践基础上主客体的统一。因此,我们说,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客观世界的美,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审美文化有三种主要行为方式,即()、()
- 如何培养气质?
- 当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显示出审美价值的时候
- 脂砚斋将《红楼梦》的悲剧性与“情”联系在
- 人的风姿与风神主要通过()表现出来
- 美带有历史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 美学的任务主要有()。
- ()作为主体审美价值标准的体现,制约着主
- 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位:自然境界,
- 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国的(
- 中国美学界用情景交融来定义()。
- 下列关于“美”的描述正确的是()
- 能否高价出售不是判断一件物品是不是艺术品
- 是()提出的“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 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有关系,且可以相互转换
- 尼采认为“真正的世界”的表现形态是()
- 优美
- 美感的生理基础是()。
- 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其来源是康德的()三分
- 审美教育具有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