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5项:
    (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我国《劳动法》第1条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在我国劳动法中体现在3个方面:
    ①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在各个劳动环节中的具体权利。
    ②《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具体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劳动义务。
    ③在特定情形下,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利益保护出现冲突时,应注意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2)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我国经济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劳动法》第46条第1款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同时,要求兼顾公平救助原则。公平救助原则的实现受制于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只有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物质财富,才能使公平救助原则得到充分的体现。
    (3)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建立劳动者平等竞争机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客观要求,也是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我国劳动法首先明确规定了劳动者有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其次,劳动者在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劳动保险、职业培训、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一律平等地受到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
    (4)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法律赋予劳动关系当事人意思自治、行为自主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实行劳动行为自主的同时,必须同时看到,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职责上的从属关系和劳动力人身性质的特点,因此要求国家制定劳动标准,明确规定劳动的基本条件,以制约用人单位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以市场为手段,劳动关系的确立与运行要求法律制度作保障。但是劳动关系的多变性与复杂性及劳动标准的基准性特点,又使劳动者、用人单位、政府三方代表协商对话机制成为劳动法的原则。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