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每年一到棉花收购季节,某中学都会以勤工俭学的名义组织学生去摘棉花。学生在地里一干就是10多天,每天常常超过10个小时,学生们普遍感到非常疲惫。如果学生不想参加勤工俭学,则须向学校缴纳几十甚至几百元钱进行赎买。学校的这种做法合适吗?为什么?请用教育法律知识分析此事。
-
(1)学校的做法不合适。
(2)学校以勤工俭学的名义让学生“以劳赚钱,以钱代劳”的做法是违法的,侵犯了学生的劳动报酬权和财产权。
(3)学校不严格执行教学计划,随意停课劳动,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4)高强度的连续劳动对未成年的学生来说是不适宜的,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
(5)学校是违法主体,有关责任人员应负一定的行政责任,依法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各国垄断组织在经济上
- EXCEL电子表格中有哪些数据类型?
-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 位于法国和瑞士边境地下环形隧道中的()是
- Pentium III/750计算机中,
- 目前最常用的数据库类型()是。
- 在PowerPoint中,可对幻灯片进行
- 货币政策调控力度越()、产出效应就越()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 要对演示文稿中所有幻灯片做同样的操作(如
- 北京市2013年11月27日首次推出面向
- 用户权限策略可以在哪些情况下上报和提示(
- DBMS是()。
- 用户名与邮件服务器地址的分隔符是()
- 具有被动性是哪种公文的特点()
- 以太网物理地址的长度是64位。
- 计划类文书
- 徐志摩前期诗歌的主要思想是()
- 试述我国幼儿园管理体制的特点。
- 在Word中并排字符、合并字符、双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