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目前国内通风空调的新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运用有哪些?
-
目前,许多通风空调的新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纷纷涉足、尝试,如集中供冷、大温差冷冻水输送、江水冷却等技术在广州已处于实施阶段;车站大系统的送回风变频控制,在广州等地已属于成熟技术;冰蓄冷空调技术在深圳、成都等地已被深入探讨;地源空调技术也处在理论交流阶段。
1、集中供冷技术。可分为集中制冷和集中冷却两种方式。主要介绍集中制冷。如能在适当位置建集中冷站,可以节省制冷机房面积,节约土建投资;并可以减少对城区环境的影响。缺点是冷冻水管道长距离输送的热损失和水力功耗可造成能耗增加;当然集中制冷可选择大型离心式冷水机组,提高制冷能效比,结合大温差冷冻水技术,综合能耗可以适当降低。另外一个缺点就是由于冷冻水的长距离输送时间较长,温度信号反馈迟滞,带来水系统的自动控制困难。
2、蓄冷技术。随着电力供应的紧张,目前许多城市均出台了分步电价政策,为空调蓄冷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政策条件。蓄冷未必节能,但经济意义和削峰填谷,减少电力增容的意义,在国内空调领域应用呈增长态势。地铁车站的空调高峰负荷出现在客流晚高峰时(17:30~18:30),多为电价平段;而停运时间(23:00~5:00)处于电价谷段,理论上具有蓄冷优势。但对于屏蔽门式系统的地铁车站,每个车站的空调总冷负荷不大(700~1100kW),分站供冷时蓄冷的意义不大;集中供冷时可考虑采用冰蓄冷,用谷段的蓄冷完全填掉峰段的空调负荷。在指挥中心(OCC.和地面办公楼中,利用消防水池水蓄冷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3、自动控制模式。对于多台车站的空调系统,首先是冷水机组运行的自动加载、卸载控制,尤其是多台机组时;其次是冷冻水的变流量控制;再是送回风的变流量控制。要想做到上述控制,需要设置相应的传感器,准确感知实际负荷值和水、风、环境参数等。空调末端设备需要安装温控电动调节阀,自动调节末端所需的冷冻水量;总供回水管上需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冷水机组可根据实耗负荷值确定投入运行的台数,水泵与冷水机组联锁投入;而单台冷水机组需要具备感应回水温度自动调节的能力;在末端水管具有正确的节流基础上,水泵感应总供回水管上的压差进行变频控制流量;大系统的组合空气处理机组风机及回排风机则感应送回风温差值进行变频控制流量。风侧的变流量应迟缓于水侧。这样,就可以充分节省制冷和风、水输送能耗。在小系统的通风排热场所,采用房间温度控通风系统的启停,也是一个简单易行的节能手段。
4、其他技术措施。另外值得尝试的技术措施还有大温差送水、送风技术。在水系统较大时适当加大供回水温差,可以节省水力输送功耗。适当加大送风温差(Δt=10~12℃),除了节省空气输送功耗外,还有利于缩小风管尺寸,节省建筑空间。但应注意送风气流的分布,避免直吹人体。最后就是风亭的形式,国内通常将地铁风亭做成高出地面很多的方形构筑物,既影响城市景观,设置位置又受到众多约束。而欧美许多城市的风亭设计比我国要灵活的多。欧洲绝大多数地铁风亭为地面直接开孔,覆以钢格珊,上面可以行人、过车。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企业安全生产制度规定,管生产必须管()。
- 集电装置分别安装在各个转向架上,正、负极
- 较新线使用电话闭塞解除法办理行车闭塞时临
- 一号线地铁列车采用受电弓与接触导线接触受
- 矩阵电路的特点是()
- 台风()预警信号是指:24小时内可能或者
- 用来使两个交流电源保持频率相同、()的闭
- 运营时间内行车设备的抢修作业无须进行登记
- 电客车出库时,驾驶员应使电客车头部越出车
- PWM的中文含义是()。
- 对于普通螺栓联接,拧紧螺母时,螺栓所受的
- 电制动可以分为()制动、()制动和()制
- 地铁工程的设计年度是怎样划分的?
- 重庆一号线地铁车辆牵引电机采用()控制方
- 排列发车进路,接车站接车占用表示灯应为(
- 重庆一号线地铁一系弹簧加调整垫调整高度,
- 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
- 一号线地铁列车()缓解继电器是2KAPB
- “进路设定”功能
- ECD在通电和关闭时电源输出为12V,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