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压力流动学说的要点和实验证据。
  • 1930年明希提出了解释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压力流动学说,其基本论点是,同化物在筛管内是随液流而流动,而液流的流动是由输导系统两端的膨压差引起的。而压力梯度的形成则是由于源端光合同化物不断向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进行装载,库端同化物不断从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卸出,以及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水分的不断再循环所致。即光合细胞制造的光合产物在能量的驱动下主动装载进入筛管分子,从而降低源端筛管内的水势,而筛管分子又从邻近的木质部吸收水分,以引起筛管膨压的增加;与此同时,库端筛管中的同化物不断卸出并进入周围的库细胞,这样就使筛管内水势提高,水分可流向邻近的木质部,从而引起库端筛管内膨压的降低。因此,只要源端光合同化物的韧皮部装载和库端光合同化物的卸出过程不断进行,源库间就能维持一定的压力梯度,在此梯度下,光合同化物可经韧皮部筛管源源不断地由源端向库端运输。
    支持雅莉流动学说的主要证据有:1.以11CO2或者14CO2作脉冲标记的实验证明,在单一筛管分子中,同化物运输是单向的。2.改进固定材料方法和制片技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发现筛板的筛孔是开放和畅通的。3.用昆虫吻针法可测定带筛管具有正压力,且源库间具有压力差。4.实验表明,源的装载和库的卸出与代谢有关,装载和卸出能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而长距离运输受呼吸抑制剂的影响不大。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