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王安忆《纪实与虚构》写到她之所以走上写作这条道路是继承了她祖上谁的遗传?王安忆的写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继承了她祖上茹芬的遗传
新时期初,王安忆带着一股清新之风挤身文坛。她在文学中发现了自己,又用纯真细腻的情感营造了早期的小说世界。以《雨,沙沙沙》为代表的“雯雯”系列小说,通过叙写女知识青年雯雯迷蒙而纯真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一代青年对过去的挫折和失落的反思,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80年代初期,王安忆的创作有了新的收获。从雯雯的狭小天地拉向了现实人生的广阔世界。在她的笔下既有对“文革”中普通人的生存状况的反思(如《流逝》、《归去来兮》等),又有对现实社会人生众相的描摹(如《本次列车终点》、《庸常之辈》)。她特别注意表现普通人的生存方式和情感心态,以探求生活的意义所在。洋溢在她作品中的是对普通人充满爱心的理解、同情和尊重,并在此基础上肯定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80年代中后期转向文化反思小说。1984年访美回来后,王安忆的艺术视野迅速拓宽,对不同民族在文化上,价值观上的差异有了深刻的体会,对生活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理解。她觉察到自己创作上的弱点所在,并努力使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她的笔触开始由对现实人生的社会性反思伸向对人性和历史的文化反思。写与1984年底的《小鲍庄》标志着王安忆创作的新突破。除了反思民族传统文化外,王安忆的创作领域还涉及到对性爱文化和市民文化的思考和探究。她的“三恋”系列和《岗上的世纪》等性爱文化小说,不同于靠情节的曲折变化来营造情爱氛围的言情小说,而是从纯粹的性别角度,来思考两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文化反思小说,显示了她思想思索和人性的探究,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与此同时,她的作品又常常疏离了真实的人性,以个人主观的情感和思想体验取代对社会人生的切实感受和把握。
90年代初,王安忆开始反省自己80年代的小说创作。经过一年的反省和调整,终于摆脱了精神与创作的危机,对小说创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需摈除那小说世界里的尽管深远透彻但实际上我与之路远迢迢的观念,这些观念宛如美丽的迷雾。我还需要重心正视我自身的经验,我既不能脱离我的经验,也不能陷入其间而不能自拔”。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她重新拿起笔,写出了《叔叔的故事》、《纪事与虚构》、《伤心太平洋》、《长恨歌》等中长篇小说。这些小说最为人注目的特点是采用了纪事性和虚构性想结合的叙事方式,向读者叙述了一部部完整的、个人化的家庭史。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小说的戏剧性,而代之以叙述过程中显示的真实感和个人性。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