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结合《饮酒》、《读(山海经)》、《桃花源记》分析陶渊明的人生哩想。
-
鲁迅曾这样评论陶渊明:“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更加抑扬,更离真实。”从《饮酒》和《读,〈山海经〉》中可以看到陶渊明人生理想的不同侧面。在《饮酒》中,陶渊明抒发了他归隐后幽静闲逸、悠然自得的心情,他已经把自己融入自然中,达到了“物我俱化、物我两忘”的境地,从自然中领悟到了“心远地自偏”的人生真谛。鄙视功名利禄,厌恶尘世中的喧嚣纷争,享受和平宁静、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是陶渊明的美好愿望和人生理想。然而,人总要生活在社会中,并不能完全与世隔绝,况且陶渊明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他有理想,有抱负,希望能像西周的稷、契那样拯时济世,归隐本非他的意志。所以,他虽然安贫守贱,把自己的志趣寄托于田园,但对社会的黑暗和自己抱负的无法实现终究不能完全忘怀,他的《读〈山海经〉》正是这种心情的体现。在这首诗中,精卫誓将填平浩瀚大海的坚毅精神,刑天宁死不屈地反抗上帝的叛逆性格,正是诗人所热烈赞颂的。“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表明了诗人为这些牺牲者的壮志不能实现而惋惜,表达了他对现实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这与他在《饮酒》中所表达的感情虽然外在不同,但实质是一致的,就是希望消除社会的黑暗,人人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而《桃花源记》正是这种人生理想的体现。
在“桃花源”中,生活富裕,和平安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人人参加劳动:“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劳动所得全归自己所有,没有剥削:“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后四句诗见《桃花源诗》);他们“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这实际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与秦、汉、魏晋等封建社会相对立的理想世界,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在他所虚构的“桃花源”中得到了实现。尽管这三篇作品题材、体裁、风格各不相同,但作者所表达的人生理想是完全一致的:消除黑暗,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人人自由平等,人人劳动,生活富足,和平安宁。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哀江南赋》的作者是()。
- 据考证,“三国周郎赤壁”应该是()。
- “风、雅、颂”是《诗经》的()。
- 简述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
- 新学之诗
- 高树多悲风,()。(曹植《野田黄雀行》)
- 艮覆碗,取象于山,卦德是()。
- 试论《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 ()在前代古文家努力的基础上,发起了古文
- 被称作“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
- 《左传》编年叙事,用的是()。
- 乾隆以后,对桐城派理论作出新的总结,并使
- 秦观的词有何特色?
- 唐宋派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 关于()的整理有“采诗说”、“献诗说”和
- 诸子散文有什么主要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
- 简析《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叙事、写景、抒情
- “楚辞”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
- 简答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主要内
- 元代杂剧作家宫天挺的《()》歌颂了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