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夏、商、周,史称“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时期。当时,生产工具简陋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季节转换、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都对农业收成的丰歉有严重影响。因此,“三代”时期的国家财政分配只能在可能取得收入的基础上来安排支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的财政原则。但是,“三代”的财政收支平衡,又不是简单的平衡,而是要求“多有结余”。如,周代就按“耕三余一”的原则来制定财政支出总额,即“三年耕,必有一年之余,八年耕,必有三年之余”。如果“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同时,周代还有专项储备,以待急用,即“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 请问,上述材料反映的财政思想及其原因是什么?
- (1)反映了当时“量入为出,多有结余”的财政思想。
(2)因为奴隶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在经济上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土地的产出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国家财政状况几乎完全依赖并取决于农业生产状况;但是早期农业社会对自然灾害缺乏抵御能力,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没有足够的结余,势必造成国家的社会经济危机。因此,强调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的限制,据此达到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目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后财政支出的变化特征是(
- 下列属于财政隐性支出的有()。
- 简述财政投资的标准。
- 简述国债的种类。
- 一国的税收水平一般用税收收入总额占国家G
- 现代直接税的典型税种是()
- 养老保险实行()与()相结合的运行方式。
- 要缩小贫富差距,一方面要进行税收调节,另
- 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
- ()是最早建立预算制度的国家。
- 在公共投资项目评估活动中,确定折现率的一
- 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
- 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有(
- 私人需求的特点有()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简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分税制的主要特点有:(1)明确划分各级政
- 在会计学意义上,政府债务是如何定义的?在
- 偿付公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 税收经过转嫁,可以把税负全部转嫁出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