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如何理解鲁迅杂文的“人学”性质?
-
鲁迅不仅以自我为基点观察人、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生活,谈论人的意志、人格、道德,而且也内敛于自我,深入、坦诚地抒发自己丰富多彩的感情,天马行空似的“表现自我”。他在《华盖集续编·小引》中说,他的杂文,“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用笔写了下来,说得自夸一点,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唱一般,...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他杂文的艺术实践表明,他不仅把握了“文学是心灵的表现”这一文学定律的艺术神采,而且将这种“表现”的功能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众多具有浓郁抒情味的杂文可为证实。仅以《华盖集续编》中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即可以一斑而窥其全部神采了。面对被反动派杀害的烈士的遗体和“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鲁迅心中翻江倒海,他那沉郁顿挫的笔调自然而然地流泻出了这样的警句:“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这里表露的情感,已非一般的抒情可比,也非一般的“表现”所为,它的精粹、博大、深邃,既是热血与情感凝聚成的块垒,也是人生哲理铸成的灵魂,它最剀切地镜映出了鲁迅伟大、敏感、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最生动地显示了鲁迅运用艺术表现情感的精湛手笔。艺术表现情感的形象性、具体性、典型性,这里的“表现”已囊括殆尽;抒情讲究的美感、动感、质感,在这里已形神具备。
“出离”显示的动感与形象性,“深味”体现的质感与具体性,“浓黑的悲凉”表明的典型性与美感所组成的艺术意境,当我们审美的触角与之接触时,也不能不钦佩这“表现”的峭拔、杰出,即使按“表现论”的最高标准来衡量,鲁迅这些杂文的境界也是最高的。所以,我们认定: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现代散文中“人生派”与“浪漫派”散文的集大成者。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海子深受一些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影响,他
- 孤岛文学
- 严复,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反对顽固
- 梅娘是田汉剧作()中的人物。
- 1902年——1917年,以“小说”命名
- 《蚀》是茅盾小说的处女作。由三个系列中篇
- 黄谷柳的长篇小说《虾球传》分为()三部。
- 余华先锋小说的名篇主要有《()》《世事如
- 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的代表诗人。《雨
- 小说《暴风骤雨》中的地主形象是()。
- 鲁迅小说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贡献有哪些?
- 《药》的明暗两线联结起来有什么作用?
- 简答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五
- 分析田汉戏剧作品中夜的意象。
- 为什么说“五四”后新文学创作中的散文成就
- 二十年代的浪漫抒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
- 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
- 以彼径寸茎,()。世胄蹑高位,()。地势
- 在现代派诗人中,最具先锋意识也最年轻的是
- 老舍怎样在《茶馆》中使用了“反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