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分析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是战国婚姻制度及特点形成的内在动力。
-
土地私有与井田制的逐步瓦解是同步的。井田制破坏之后,伴随着新的土地制度的出现,在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未确立起来之前,土地所有制呈现复杂多样的形式。国有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以及自耕农的小块土地所有制同时存在,这是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最大特点。
在私有制条件下,丈夫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由于土地私有制,这种经济关系表现为一个土地所有者,与另一个失去土地的人的关系,因而男人要养活女人,导致了男女之间不平等的供养、隶属关系的发展。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使男人变为唯一的供养者。实现继承,就必须有子女,特别是男性子嗣,在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条件之下,重视婚姻的生殖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战国婚姻目的中强调“繁子孙”就提到了首要地位,这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的。富国强兵的政治目的也为战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富国的前提是社会稳定,因此,战国采取了便于稳定家庭的婚姻政策,即对婚姻解除的限制和对“必婚”的提倡,婚姻政策中对男子“出妻”的限制以及对女子“弃夫而亡”的严惩,目的都是在于巩固新兴个体小家庭的稳定。战国限制出妻弃夫、提倡必婚的婚姻管理政策的首要目的是保证社会稳定,从而达到富国的要求。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试分析恢复重建以来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共识
- 为培养最初的社会学教学与研究人才,在国家
- 简述中国传统信仰习俗的特点。
- 1952年起,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全面开
- 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
- 《群学肄言》
- ()的召开以及()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
- 秦唐间的社会等级结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简述园艺社会。
- 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
- 社会思想
- 述近代中国“主义”和“问题”之争。
- 社区学派以认识中国现实社会为宗旨,运用(
- 社会构成要素
- 1914-1917年,清华学校社会科学系
- 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
- 1915,陶孟和合梁宇皋合著英文本(),
- 秦唐间的社会等级结构变动的影响是什么?
- 请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出发,谈谈你对“
- 请简述中国社会学恢复的背景、过程及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