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教学对象: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100分钟)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周末我有一个约会麦克是个年轻的老师。今天是星期日,他跟女朋友玲玲在公园有个约会,可是他来到公园的时候,玲玲已经等他半天了。她不高兴了。 玲玲:你看看,已经几点了? 麦克:哟,都十点了,真对不起!其实,我七点半就出来了。没想到,等了半个钟头才上了汽车。一下车,我就跑来了。你等我半天了吧? 玲玲:看你,衣服都湿了,给你扇子。这有个冷饮店,咱们先去吃冰淇淋吧。 麦克:公园里也有冷饮店,我先去买票吧。 玲玲:我一来就买了。 麦克:票好买吗? 玲玲:不好买。我排了十分钟的队才买到票。我买了票,等了你半个钟头,你才来。我刚才都有点儿生气了。我想你一定不来了。 麦克:我怎么可能不来?以后,我提前两个半小时就出来!……咱们进去吧!
- 
	教学对象:初级班留学生
 教学内容:(1)“就”和“才”的用法
 (2)让学生理解该段的生词,熟练应用该课的句子
 (3)课文:在听说练习的基础上,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本段生词,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并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语法点:“就”和“才”的用法
 教学方法:交际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之间相互问候;
 2.检查出勤情况,若有缺勤情况,及时了解情况
 二、复习旧课
 复习旧课的语法点,检查课文的复述情况,设置情景让学生根据课文形式自由发挥,以巩固所学内容。
 三、学习新课
 (一)导入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那么大家周末都干了些什么呢?(提问同学)好,大家的周末都过得很有意义,那今天呢,我们就来看一下麦克的周末是怎么过得,我们来学习第三十四课——“周末我有一个约会”。
 (二)讲练生词
 公园约会高兴都其实就才一…就…跑湿扇子冰淇淋好排队有(一)点儿可能提前
 1.请一位同学朗读生词,同时要求其他人尽量不看书,自我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哪些词记得清楚,哪些词记得不太清楚。
 2.集体认读,老师在认读过程中纠音,并要求学生跟读一遍。
 3.老师领读,学生集体跟读。
 4.学生个别认读,然后学生纠音,最后老师纠音。
 5.词汇扩展、释义并进行相关练习。
 约会:去约会有一个约会跟朋友有一个约会
 湿:衣服湿了鞋湿了
 排队:排队买票排很长的队排十分钟队
 提前:提前来提前离开提前开车
 就:7:30就来了坐出租车去十分钟就到了
 才:8:30才来坐公交四十分钟才到
 都:都八点了,你才来。衣服都湿了
 好:副词容易电影票好买汉语不好学
 (三)读课文
 1.学生不看书,听一遍录音,再由老师来朗读课文一遍,学生只看书不读
 2.老师念一句,同学看书跟读一句。
 3.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读课文。
 4.把全班分成两组对话,然后对换。
 5.最后让同学分角色对话。
 (四)讲练语法
 1.“就”
 引入:8点上课,她7点就来了。(板书)
 “就”表示说话人觉得动作发生得早、快、顺利,后边常用“了”。
 还可以说:昨天晚上他九点半就睡觉了。
 我背了五分钟就背下来了。
 2.“才”
 引入:8点上课,她7:55才来。
 “才”表示说话人觉得动作发生得晚、慢、不顺利,后边不用“了”。
 还可以说:昨天晚上他12点才睡觉。
 我背了两天才背下来。
 3.“一……就”
 引入:问:下课以后你做什么?
 答:我一下课就去医院看李琳。
 “一……就”结构表示做完一个动作以后马上开始第二个动作。
 还可以说:他一说我就懂了。
 我一吃完饭就回宿舍了。
 4.设置情景对以上语法点反复进行操练,并完成相关练习。
 (五)操练课文
 1.讲解课文
 (1)“半天”:在这里是指好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quiteawhile;alongtime)
 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2)“钟头”:小时,一个钟头即六十分钟。
 (3)“咱们”:人称代词,通常包括说话对方。
 (4)“好买”:容易买。
 (5)“我怎么可能不来”:这是一个反问句,这里表示强调的否定的意思:“我不可能不来”。
 2.复述课文
 (1)将课文的对话形式变换成叙述体的形式。
 (2)老师先根据提示词说两遍,在引导学生集体复述两遍,最后学生再单独复述。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今天是星期几?
 (2)麦克跟谁有个约会?
 (3)他几点出来的?
 (4)他坐车顺利吗?
 (5)他到公园门口时玲玲来了吗?
 (6)玲玲为什么不高兴?
 (7)谁买的门票,好买吗?
 (8)他们在哪吃冷饮?
 4.游戏:第一个只背诵第一句话,第二个人背诵前两句,以此类推。第8个人背诵全文,可以分组比赛。
 5.互动:看图造句,让同学看图片应用今天的句子来练习。
 四、布置作业
 1.以对话的形式背诵课文、以叙述体复述课文;
 2.两人一组,根据情景进行对话;
 3.预习下一课生词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中国戏曲发展到元代,出现了()。
-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
-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 唐朝末年,由于华夏种族意识的觉醒,有()
- 韵
- “知行合一”的概念是由理学家()明确提出
- 什么是转折复句?
-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维德是依。
- 改正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 请简述偏误分析的步骤。
- 梁斌的《红旗谱》归入下列哪类作品比较合适
- 学衡派、甲寅派反对文学革命的主要观点是(
- 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
- 简述善本的三性。
- 中国画创作中赋予“里白&rd
- 下列不属于分立式试题的是()。
-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 春光从一张张的绿叶上()过。
- ()根据曹植著作《洛神赋》而作的名画《洛
- 基督教于公元()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