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宗教改革
  • 从公元11世纪开始,罗马教皇和西欧封建世俗王权之间展开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激烈斗争。随着法国、英国、西班牙等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盛极一时的罗马教皇势力在这些国家里迅速衰落。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只有四分五裂的德国和意大利仍然由罗马教会牢牢控制。这种情况下,教皇将原本由整个西欧承担的经济重负全部转移到德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的身上。当时的德国被称作是“教皇的奶牛”,德意志的巨大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罗马。于是,德国人开始认识到建立强有力的王权保护统一民族国家的重要性。从1440年到1519年,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和他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都赞成与地方诸侯合作以通过改良方案。但是皇帝和地方诸侯的目的各不相同,前者希望借助改革巩固皇权;而后者倾向于获得更大的独立,以确保对邦内日常事务的绝对统治。1489年帝国议会召开,德意志帝国内各邦国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改革事宜。改革之一是允许各个城市今后可派代表参加议会。1495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宣布在整个帝国范围内通过一项协议,意在减少各诸侯之间经常出现的违法和暴力行为。
    这些避重就轻的改革措施不但不能医治德意志帝国的沉疴顽症,反而造成皇帝与各地诸侯和教会的关系日趋紧张。尽管当时强大的外部势力,特别是法国经常介入德国复杂的政治格局。但是查理五世仍然通过大量贿赂七位选帝侯,并同意限制自己的皇权,终于在1519年被推举为帝国的皇帝。脆弱的皇权使查理五世根本无暇整顿国内的政治事务。
    这个时期,德国的贫富悬殊日益严重。一些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其中尤以奥格斯堡的富格尔家族(Fuggers)最为著名。其家族成员开办银行商号,已取代北方的意大利成为欧洲最具实力的金融巨头。富格尔家族还为哈布斯堡王族管理财政,整合南、北方之间日益增长的贸易,使奥格斯堡成为德国和欧洲的金融中心达几十年之久。与此同时,德国的其他阶层尤其是农民正处于贫困的生活当中。农村中日益增多的人口终日食不裹腹,不得不背井离乡跑到城市去谋生。外来人口的涌入又使城市中各阶层的关系日趋紧张,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517年,社会矛盾一触即发之际,罗马教皇利奥十世又借修缮圣彼得堡大教堂之名,决定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变相掠夺财富,从而激发了德意志人民的极大愤慨。同年10月31日,萨克森维藤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写下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即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贴在维藤堡教堂的门上。该论纲公开抨击罗马教皇出卖赎罪券严重违背了基督教的教义,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基督教福音会由此成立,后称为新教。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