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具体到词义训释方面,要做到“务平实,忌好奇”,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1)原文可通,慎立新解。如果原说可通,而要提出新解的话,应该谨慎从事。
2)原文可通,慎言通假。学者们利用通假纠正了许多错误,但不要把通假当作立说的灵丹妙药。
3)原文可通,慎作校改。作为校勘的原则,首先应该尊重原文,原文可通而根据不充分时,慎作改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尚书》“汝终陟元后”中“元”义:()
- 《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
-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类篇》是模仿《说文》而作的字书,其部首
- 王引之认为杜注犯有“增字强释”之弊,为什
- 简述宋代训诂的特点。
- 下列故训材料中,运用了“以形说义”这种训
-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
- 会通一词多形的线索应该是()
- 古书的注释对我们今天阅读古籍有什么意义?
- 什么是正文体?
- 被称为《春秋内传》的著作是()。
- 简述传注体训诂的类型。
- 杜注还有其他弊病吗?为什么?
- 简述西汉训诂工作发展的原因。
- 《世说新语•方正》:“卢志于
- 《滹南遗老集》的作者是()。
- 《诗》:“缁衣之好合。”毛传:“好()宜
- 黄侃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现在完全切
- 在解释字词之外再串讲一次经文大意的古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