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工农民主政权初期、中期、后期的土地立法。
- (1)土地法规的三个发展阶段
①土地革命前期(1927年至1931年)的土地法
这一时期的土地立法主要是《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上述法规在毛泽东影响指导之下制定而成,其基本立法思想正确,但由于缺乏经验,也存在一定错误。
②土地革命中期(1931年至1934年)的土地法
这一时期的土地立法以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为代表。它适用时间最长,受“左倾”思想干扰很大,错误严重。
③土地革命后期(1934年至1937年)的土地法
这一时期的土地立法以共和国《土地政策新的改变》为代表,并发布《关于改变对富农的策略》及《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排除“左倾”干扰,使立法走入正轨。
(2)土地立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这一时期土地立法的内容主要规定了没收土地、财产的对象和范围,土地、财产分配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土地所有权等方面的内容。其意义在于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探索土地革命路线积累了经验。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清代死刑的知道划分为绞、斩立决和()
- 皇帝制度与王制不同,皇帝是国家的核心,不
- 西汉立法思想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
- 魏律在体例上的特点是什么?
- 明朝特有的特务司法审判机构是指()。
- 《法经》六篇中类似于近代法典中的总则篇的
- 开始区分律和令的是(),其中规定“律以正
- 清代朝审审理的案件是()
- 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后人将其分类
- 秦朝中央行政机关实行“()”。
- 宋代在宫中设置了(),代表皇帝控制司法,
- “奸党”罪名创设于()
-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
- 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 北齐律首次规定“重罪十条”,隋唐律改为“
- 元代中央监察机关是御史台,负责纠察百官善
- 君权神授
- 商代实行神明裁判,其主要方式是()
- 抗日根据地刑法规定,勾结敌伪盗毁空室坚壁
- 《永徽律疏》云:“德礼为政教之(),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