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清中后期剧坛上的“花雅之争”。
  • 清代戏剧到乾隆年间,出现了新的转折。即统治剧坛的昆曲日渐衰落下去,代之而起的是地方戏的兴盛,出现了清中叶所谓的“花雅之争”。李斗《扬州画舫录》云:“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可见当时扬州的花部已支派繁盛,而京师更是南腔北调汇聚一城,争奇斗艳。乾隆四十四年(1779),秦腔表演艺术大师魏长生进京,与昆、高(弋阳腔在京的分支)二腔争胜,秦腔渐占上风,受到清廷干预,被迫离京。
    到了乾隆五十五年(1790),恰逢乾隆皇帝80大寿,在扬州的徽班,由高朗亭率领进京,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组成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春台、和春三班,接踵而来,这就是戏剧史上有名的“四大徽班”进京。徽班以唱二簧调为主,并融合秦腔、昆腔曲调,逐渐风行开来。到了道光年间又与湖北艺人带来的西皮调相结合,采用北京语言,适应北京风俗,改造发展成一种新的徽剧,即皮簧戏,又名“京剧”。京剧以其精美的唱腔和表演艺术,逐渐流行各地,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