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对比分析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以及合理预期学派在货币中性问题上的异同点。
  • (1)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之所以重要,货币政策之所以能对经济发生重大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存在着无理性的心理预期,容易受“货币幻觉”的愚弄,这样政府就可以利用人们的这一弱点,由货币当局采用“逆经济风向行事”政策,在经济过热时减少货币供应量和提高利率;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量和降低利率,就可以影响投资、产量和就业量等真实变量,调节经济,所以凯恩斯认为倾向是非中性的。
    (2)货币学派认为在经济中,货币对于经济具有实质性重大作用,货币政策将对经济运行发挥实际的调节功能,因此,货币一般地不是中性的。弗里德曼认为,公众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和相关知识,或缺乏缜密的思考和理性判断,很难做出合理预期,但他们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会根据实际情况而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经过一段时间就能适应现实,因此,货币幻觉只存在于短期而非长期,在经济运行中如果出现人为干扰,货币在短期会失去中性,但在长期则将恢复中性,从而使各种政策措施在短期和长期内具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效果。
    (3)合理预期学派恰恰对这两派的共同点发展了迥异的观点。在合理预期假说中,货币被认为是中性的,它不可能对经济生活中的就业量、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货币惟一能够影响的只是名义变量。卢卡斯认为,由于公众的合理预期和预防性对策,名义变量的变动将对实际变量不发生作用只有当货币数量突然而剧烈地变动,才可能使人们的预期出现误差,但公众很快就能从各种信息中觉察出来,并迅速地调整预期,一旦人们作出合理预期,这种短暂的影响也随之消失。可见,只要存在合理预期,货币就不会对经济发生实质性的作用,因此从根本上看,货币是中性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