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圣史与圣域/上帝之城(奥古斯丁)
-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洗劫罗马城,这一历史事件在基督教内部引起沮丧、恐慌的情绪,以及在异教徒中产生幸灾乐祸的情绪。为了鼓舞士气,坚定信仰,奥古斯丁写下《上帝之城》,对历史作出了圣史与信史的区别。圣史是《圣经》所记载的上帝启示于人的事件,分成三个阶段与创世六天相对应。《旧约》描述的以色列人的历史构成前五个阶段。《新约》记载的耶稣基督活动是圣史的最后阶段,圣史结束与耶稣为人类献身之时。信史即历史学家记载的事件发生时间与圣史平行,在圣史结束以后仍然持续。圣史结束了耶稣之死的观点意味着圣史之后的俗史与人类命运无关,不但世界末日不可预测,而且世俗人事的兴衰都不会影响圣史已揭示的恩典与拯救。
与之相对的是圣城和俗城相区别的社会观。按照奥古斯丁的观点,不同的爱组成了不同的城,“爱自己并进而藐视上帝者组成地上之城,爱上帝进而藐视自己组成上帝之城。”上帝保证“天上的和平”,世俗政权保证“地上的和平”。
通过两种不同的解释,奥古斯丁说明罗马的衰亡不在于皈依了基督教,而在于皈依不及时,信仰不够虔诚,人类之被拯救依赖上帝的恩典和启示,而不维系于罗马的历史命运。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笛卡尔认为,心灵和身体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单
- 柏拉图的哲学奠基于()的区别之上,这最初
- 试说明亚里士多德哲学与柏拉图哲学的内在联
- 在孟德斯鸠看来,国家体制的确立与什么有关
- 康德认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判断是()。
- 根据第谷的理论,()在围绕地球旋转。
- “我必须限制知识,以便为信念留地盘。”这
- 古代希腊语世界的历史被人们称为希腊化时代
- 在洛克看来,组建政府的过程中,人们唯一放
-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
- 先验演绎
- 布鲁诺被烧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中世纪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柏拉图认为,相较于桌子和桌子的影像,只有
- 浪漫主义的诗
- 美国新实在主义者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一些
- 对于如何认识理念,柏拉图曾从两个角度探讨
- 休谟自称自己的理论为什么()
- 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什么?()
- 心理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