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庙底沟二期文化
  • 以陕县庙底沟二期遗存而得名。这类遗存的器物具有从仰韶文化向河南龙山文化演变的特点,被认为是该地区的早期龙山文化。年代约公元前2900一前2500年。主要分布在豫、晋、陕交界及其附近地区,
    往往叠压在仰韶文化层之上。已初步证实庙底沟二期文化是由仰韶文化晚期的西王村类型发展而来,而中原龙山时期各文化是由当地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来的。庙底沟二期文化的石器除沿用仰韶文化时期的一些器形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形,如半月形穿孔石刀、蚌刀、蚌镰等。骨器有铲、镞、针等。此外,还发现双齿木耒的遗迹。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同仰韶文化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庙底沟二期文化的灰坑中出土家畜骨骼的数量,远远超过仰韶文化灰坑中出土家畜骨骼的数量。家畜的种类也有了增加,出土了不少猪、狗、山羊、牛的骨骼,尤以猪骨最多。在河南陕县庙底沟、陕西华县泉护村等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屋建筑,屋内居住面上常铺一层通常称为“白灰面”的白色石灰质。房屋结构多为圆形和椭圆形的单室或双室。庙底沟二期文化的陶窑结构中火道和火眼增多,能使窑室内的热力得到充分利用,窑壁上部向内微收成弧顶状,以便于封窑。这种结构的陶窑,可使陶土中的氧化铁还原,使陶器变为灰色或黑色。庙底沟二期文化陶器以粗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的红陶、黑陶。陶器的制作有手制和轮制两种。
    纹饰以篮纹为主,次为绳纹,有少量的方格纹、划纹和附加堆纹。彩陶很少,纹饰为斜方格带纹,有数量很少的涂朱彩陶碗和彩陶杯。庙底沟二期文化的陶器的特征之一是器形多大型厚重,作风粗犷.有些器物的周壁有数道条带式的附加堆纹。陶器的主要器形有鼎、斝、灶、盆、杯、碗、豆、罐、尖底瓶等。斝是新出现的器形,也是中原地区一种最旱的袋足炊器。大口深腹罐、鼎、小口尖底瓶、菱形带纹彩陶罐和红衣小陶杯等很多器形则承袭仰韶文化,代表由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阶段的特征。在意识形态方面,在陕西华县泉护村和河南信阳三里店曾发现对男性祖先崇拜的陶祖,反映出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父系制度已经确立。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