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分析作品《噢,苏珊娜》。要求: (1)调式调性。 (2)曲式分析。 (3)旋律特点。
-
(1)《噢,苏珊娜》是福斯特的成名之作。全曲为G自然大调,4/4拍。
(2)歌曲是用歌谣体写成的带再现的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由两个基本相同的乐句组成,两个乐句只是结束音不同。图示为:
(3)此段采用了五声音阶,音域只有一个大六度。就在这个朴实、短促的曲调上,福斯特用叙事诗形式配上了三段歌词。副歌性的补充段,给此歌增添了新的光彩。乐句加进了新的对比因素,无论旋律还是节奏都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元散曲的曲体形式有(),(),()。
- 《成相篇》记载于下列哪部著作中()。
- 《花蛤蟆》是山东()地区的一首儿歌。
- 剪靛花调
- 花灯是()地区歌舞、秧歌是()、采茶是(
- 聂耳创作的群众歌曲涉及面广泛,大致分为(
-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民歌集有《桂枝儿》和(
- 合唱的组织是依据人声来划分的,总共有两大
-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
- 《雅》又分为“()”和“()”,是文人的
- ()是一首流传于我国的民间小调,后被普契
- 分析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写出: (1
-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
- 1943年()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在
- 简述二拍子的特点。
-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的演唱是王洛宾。
- 音乐的物理属性有()、()、()、()。
- ()在很多情况下已经开始代替黑板的作用。
- 花儿以“令”相称,每个令是一种曲调,共有
- 在3/8拍子中,下列哪种记谱法是规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