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南循环水测定的余氯的吸光度约为0.7,结果不稳定,结果偏大,但从目测的颜色判定,余氯的吸光度约为0.2,结果应该合格,说明有干扰因素使测定值偏大,生产车间也对我们的数据很怀疑,因为,装置2天的时间没有投放药剂,余氯还是超标。
- 分析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认为磷酸盐缓冲溶液与循环水中钙、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沉淀,使样品变浑浊,透光率变小,吸光度变大,消除干扰的方法是磷酸盐缓冲溶液加入EDTA,用EDTA与金属反应生成可溶于水、透明的配合物,100mL的样品加入1mL5%EDTA水溶液就能消除干扰,样品清澈,吸光度约为0.2,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化学需氧量(COD)指什么?
- 法扬司法中,滴定时充分摇动的作用是()。
- 电导是溶液导电能力的量度,它与溶液中的(
- 络离子中,金属离子和阴离子(或分子)是以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 在实际应用回归线时,为了获得较好的准确度
- 10.140是()位有效数字。
- 浓度型检测器的响应值取决于( )。
- 色谱进样后不出峰,该如何处理?
- 下列系统属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组成部分是
- 滤光片作为色散元件的道理是因为它仅能()
- W-331含量与水中()含量成正比,换算
- 制备无氨水时,可采用()溶液蒸馏得到。
- 在电位滴定过程中,下列仪器和试剂不必要的
- 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按照检测的对象性质
- 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随桥流增大而增高,因
- 如何判断测定COD的水样是否需要稀释?
- 什么是容量比(V/V)、质量比(m+m)
- 为什么间接称量法的准确度高于直接称量法?
- 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波长范围?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