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请举例说明。
-
复合趋向补语(“V进来”、“V进去”、“V出来”、“V出去”、“V回来”等)
关于复合趋向补语的课堂教学,在吕必松先生的《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和崔永华先生的《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提到语法教学时都以此为例。
其实课堂教学非常灵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适合就好。不过,基本的方法还是有的,我把这些常用方法罗列出来,也许都是你们早就掌握的。
就汉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法教学仍是精度课教学课堂的可信。语法教学是与其他技能的教学相辅相成的,这里只是从语法教学的角度讨论语法教学的课堂技巧。
(1)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展示语法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出”或“引入”语法点,展示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第一步。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许多,可以根据不同条件灵活选择。常用的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听写、提问、对话、实物、道具、地图、图片、利用动作演示等。
复合趋向补语就可以利用动作演示出语法点。老师可以通过动作来演示,边做动作边说出带复合趋向补语的句子:
我进来了。
我出去了。
我回来了。。
进一步,可以老师边做动作,边让学生说出下面的句子:
老师进来了。
老师出去了。
老师回来了。
(2)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解释语法点就是对语法点的形式、意义、功能三个方面加以解释。对语法点的形式加以解释,一般包括结构本身、相关结构(如一个结构的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必要成分(如“被”字句的补语)、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如时量补语)和虚词的位置等。对意义的解释是告诉学生语法点的语义特点。在功能上主要是告诉学生所教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常见的解释语法点的技巧有:列出公式、使用符号、借助图片、简笔画、道具、情景、表演、以旧释新、内部对比、汉语与学生母语对比、翻译、由学生自己解释等。
(3)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所谓练习语法点,即在学生对所学习的语法点已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最终学会所学语法点。练习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最主要环节,大体可分为三类: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练习。
机械练习是指模仿、重复、替换、扩展等不大需要理解参加的练习项目。
有意义的练习包括交换练习、句型变换练习、复述练习、翻译练习等。
交际练习似乎指南上说得很清楚。
(4)语法点的归纳。
所谓归纳语法点,就是把前面零散出现的对语法点的说明集中起来,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归纳语法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形式特点、语义特点、语用特点、与学过的相关、相近的易混淆语法点的对比、与学生母语中相同语法点的对比、指出常见错误和避免方法。
归纳方法有:系统归纳、对比归纳、提问归纳、实例归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有的教材有课本、学生用书、教师手册、练习
- 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是()
- 抗战时期,现代新儒学在西南大后方所办的书
-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年以前的文化。
- 对四民的论述最早出自以下哪一部著作中()
- “这碗酒,你把它喝下去!”中的“这碗酒”
- 大功的服丧时间是()。
- 自秦自今,我国一直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是(
- 根据造字所用字素形体特点,会意字可分()
- ()代的国子监既是行政管理机构,又是最高
- 历史上的著名灭佛事件被称为“()”,指的
- 认知法强调在理解、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
-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
- 在古代称谓中,“细君”是用来称呼()的。
- “之”的意义:子比而同之()
- 从词的内部构造来看,“海洋”属于()词。
- 现代汉语复句可以意合,而未必都要形合。(
- 句子的语气一般分为()
- 四声
-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中宦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