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请对“行为人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并且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是过于自信过失”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
(1)该说法是不正确的。
(2)犯罪主观方面是意志因素和认识因素的统一,在认识行为人主观心态时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过于自信过失和间接故意在认识因素上都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意志因素上都是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但过于自信过失和间接故意却属于完全不同的主观心态。行为人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并且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是过于自信过失,也可能是间接故意。
(3)就意志因素而言,在过于自信过失情形下,行为人实施行为时认为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性;在间接故意情形下,行为人对其行为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认识。就认识因素而言,在过于自信过失情形下,行为人不仅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而且希望能够避免;在间接故意情形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持放任心态,听之任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
- 构成不作为形式犯罪的前提条件是()
- 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
-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领
- 根据共同犯罪主观要件的原理,下列()不构
- 对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
- 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给社
-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和(
- 我国刑法理论中实质一罪包括()。
- 数罪的种类包括()数罪和()数罪。
- 甲酒醉后在街上被人撞了一下,话不投机,就
- 犯罪的概念分为犯罪的形式概念、()和()
-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的,不能认定为
-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都适用我
- 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
- 简述缓刑的成立条件。
- 关于刑法的溯及力,主要有以下()原则、(
- 我国民航飞机在飞越日本领空时,机上一美国
- 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和在立法中的体现。
-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所直接侵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