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在人物塑造上,金庸、梁羽生和古龙小说主要有什么异同?
-
在作品内容上,金庸和梁羽生尽管风格各异,但都注重对历史环境的描写,把小说同国家民族的兴亡与社会动荡联系起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虚构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表现自己对中国社会、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总是隐含着作者对人的理想化设计和对民族团结、国家兴旺的美好希望。而古龙却特立独行,只写“江湖”,不写“江山”,超脱具体的历史时空。他的小说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不受历史的限制和束缚,在自由的艺术天地里,任凭感性的笔触自由驰骋,进而审视人生、探索人性,意境开阔深沉。
在人物塑造上,金、梁小说多“侠客”形象,但金庸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不能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古龙笔下多“浪子”形象,传统道德观念薄弱,注重个性的张扬,没有正邪的生硬划分,也没有“名门正派”与“旁门左道”的对峙,有的只是人物感情和性格的内在冲突,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真实本性。
在情节安排上,金庸小说开局平淡,但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人物纷纷涌现,关系错综复杂,故事一波三折,构思精巧严密,布局诡异莫测,意趣无穷。梁羽生小说开篇精彩,引人深入,但渐趋平淡,显得有些后劲不足。古龙借鉴西方悬疑侦探小说的写作技巧,精心设置悬念,强化了小说的侦探性和推理性。小说情节离奇曲折,计中套计,环环相扣,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偶然中有着必然,引人入胜。
在武功招数上,金庸凭借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艺术想象的能力,使各种超群卓绝的武功精彩纷呈,美不胜收。如“百花错拳之美妙,六脉神剑之奇幻,化功大法之阴邪,辟邪剑法之妖逆,降龙十八掌之刚猛,黯然销魂掌之恍惚”等。梁羽生在武功描写上虽不及金庸,但他对一招一式的刻画也细腻而逼真,又有很强的写实性和道德倾向性。而古龙自知在金、梁的奇功妙招上进行突破是相当困难的,并对一招一式机械地过招提出过质疑,所以他在武功招数的描写上另辟蹊径,专门以“气势”与“快”字诀取胜,并指出决定胜负的因素,除了武功外,还要看体力、心态、判断能力等因素,“小李飞刀,例不虚发”,陆小凤灵犀一指,就几乎战无不胜。
在语言运用上,金庸才识渊博,文笔雅洁,诙谐幽默,富于变化,环境语言有意境,人物语言有个性,叙述语言有时代感、地域感。梁羽生在中国古典文化上的造诣极深,他的小说语言文采飞扬,常有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富有浓郁的书卷气。而古龙非常喜爱西方文艺,追求语言的欧化。他好用短句,简洁利落,风格创新,适合快节奏的现代社会。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缅怀革命历史的
- 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
- 下列哪些作品是韩少功的寻根小说?()
- “新派武侠小说”的武侠三大家为()。
- 贾平凹的乡土小说主要有()等。
- 旧派武侠小说可分为南北两派。时人有“北有
- 90年代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孟京辉的《思
- 同样集中于一个场景的剧作,《天下第一楼》
- 《檀香刑》以起自山东的义和团运动为背景,
- 与刘恒、苏童的“欲望叙事”相比,刘震云的
- 将形象性与政治性相结合,直抒胸臆,从内心
- 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
- 受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的乡
- 马原先锋小说形式实验的作品主要有()等。
- 在1955年“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中受到
- 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京剧包括《红
- 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
- 在余华的小说创作中存在着哪三种叙事策略?
- 《饥饿》出版于1986年,是()最具魔幻
- ()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