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韦伯提出理想类型的动机。
-
韦伯认为,社会科学也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可以对所研究的现象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并给予因果性说明。相对于自然科学中的理论模型概念,他提出了社会学中的“理想类型”作为研究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概念的提出显然受到康德哲学中关于人类先天认识形式的思想影响。
韦伯建立理想类型的动机之一是为了避免当时流行的历史学派个别化和特殊化研究方法的缺陷。他认为,任何科学系统都不可能把现实中所有个别现象全部包括进去,因为科学本身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抽象。通常使用的概念工具存在两种困境:
一是概念过于宽泛无法对应现象的具体特征;
二是概念过于狭窄,无法包容相关现象。理想类型的提出就是要克服这种困境。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帕累托认为,人类是一种()、但又能()的
- 组合体的持久性是指人类试图()的倾向。
- ()是涂尔干影响力最大的著作。
- 库利认为,社会学家应特别关心的主题是()
- 华尔街一投资大亨事业破产,在办公室开枪自
- 社会集合体的理想类型是()。
- 简述滕尼斯关于社会本质的思想。
- 战后的依附主要表现为对科学技术与工业的依
- 涂尔干将“集体意识”视为社会团结的基础。
- 剩余物即人之本能。
- 下面不属于孔德非有机体科学的是()。
- 齐美尔认为,妒忌、贪婪、仇恨等是产生社会
- “联合体”是()的理想类型。
- 在孔德看来,导致“西方革命”发生的力量有
- 米尔斯通过()概念对白领世界进行了深刻的
- 事与愿违是非逻辑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
- 下面属于维科《新科学》中社会发展阶段的是
- 社会契约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 在社会“意图”上,后工业社会主要是()的
- 孔德所说的抽象阶段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