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资料:1955年10月1日,钱学森走下轮船,踏上祖国的土地。为了这一步,钱学森等待了5年,我国付出了巨大努力。 作为一流的火箭专家,钱学森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在美国人眼里,钱学森是“稀世之才”。曾经的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更是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决定回到祖国。然而,他为此遭遇了巨大的阻力。美国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1955年7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收到一封写在烟纸上的信,这是钱学森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 周恩来总理亲自作出部署,经过种种努力,钱学森携带妻子和儿女,终于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这是人才战争中,中国至为重要的一场胜利。 从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由于钱学森的回国,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上述资料中讲述了钱学森曲折回国的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1000~1200字。
- 抢占人才发展的制高点赢得未来
这是一场从未停止过的不见硝烟的战争。钱学森艰难回国的故事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所有的战争都没有人才战争更为根本与关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有了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北宋思想家胡瑗就人才之于治国安邦的关键作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近千年的岁月流转中,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反复得到印证:重视培养人才、善于引进留住人才、能够高效运用人才的国家在科技和经济方面都能领先于世界,反之则会出现衰退。
与时俱进,育新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凝聚了大批优秀人才,并努力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但我们依然要看到一些问题:高级技工缺乏、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短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社会脱节等等依然严峻的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更加重视创新性,在领导干部的培育上、在高级技工等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上要以实际社会需求为导向,从而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新型人才。
唯才是举,广引才。一个大国要真正崛起,仅靠培养世界一流人才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挽留和引进人才,能够在全球争夺顶尖人才。当前我国人才大量以留学、移民等方式流失到海外,而海外留学人才回归比例偏低,导致我国本国人才流失严重。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增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后继乏力的风险,科技精英、文化精英、金融精英的流失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轨,也限制了文化实力与竞争力的提升。所以,我国政府仍需要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以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
科学用人,用对才。苏轼曾说:“人各有所才,才各有大小,大者安其大而无忽于小,小者乐其小而无慕于大,是以各适其用而不丧其所长”。我们做到了吸引留住人才,还必须做到知人善任,无论是大才小用,还是小才大用,亦或是有才不用都是对人才的浪费,只有量体裁衣,才能合理的运用人才资源。大学生村官是党政干部队伍的后备人才,他们更是高素质高知识的代表,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纵看古今多少兴废存败,莫不是人才的竞争。展望未来,人才活力充分涌流,发展动力竞相迸发,这注定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竞赛,它与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人才发展所指向的“强国”目标,也许需要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达成,但贵在不停步,贵在能坚持,贵在用智慧。人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每一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人才之基终将托举起一个民族的复兴伟业。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村民委员会最早由()农民自发地组建。
-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
- 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两个研究方向分别是什么
- 后勤管理
- 从领导科学的角度来讲,人人都有领导力。
- 什么是攒尖顶?
-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
- 根据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
- 什么是应收账款质押?
- 第六届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广东湛江开幕。
- 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
- 会计和出纳业务必须分开,出纳不得()。
- 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 1月9日,我国在()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
-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
-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点有()。
- 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
- 非营利组织产生的背景是()
- 最自然、真实而有效的助人方式是()
- 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