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如何看待“距离说”?
  • 此说强调人在审美时要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美也就在距离中产生。“距离说”由英国学者爱德华•布洛于1912年在《心理距离》一书中提出。他以海雾为例,认为人在海上航行时,看到乳白色的海雾迷迷茫茫,影影绰绰,就觉得很美,但若想到海雾会影响航程,甚至出现海难事故,于是美就消失了。因此,他主张人在欣赏时,必须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能太近,又不能让距离消失,要若即若离,适可而止才行。美在距离的说法,从欣赏和创作的实践来看,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因为美虽然离不开真,但毕竟不是真,艺术虽然离不开生活,也毕竟不是生活,但“距离说”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没有从美本身的形成和性质来探求美,而是把美的产生归结为距离,似乎美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而纯粹是一种欣赏者的态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这就不是要我们和生活保持距离,而是相反地要深入到生活中去,把我们的聪明、智慧和才能在改造现实的过程中显示出来。愈深入生活愈是能按照我们的目的和愿望来改造现实,把现实塑造成我们所希望的形象,这时就愈美。可见“距离说”只看到欣赏和创造过程中的某些表面现象,它并没有抓住美的本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